吳牧恩回憶當時情景,「疫情期間0050一度大跌3成,有些委員感到恐慌,建議校務基金暫停扣款。但我深知,定期定額最忌諱大跌時停扣,便主張繼續買進,之後證明我的堅持是對的。」過去靠盯盤且複雜的期權策略在市場上衝鋒陷陣的他,也因這次經驗,親身感受到被動投資的力量。
進一步研究後,他發現過去10年單純買進持有0050,報酬率可達254%;但若扣掉10年中漲幅最大的10個交易日,那麼報酬率只剩99%。「這告訴我們一件事,多數漲幅來自少數幾天,若短線進出,可能錯失大漲時機;因此投資最該做的,就是設法留在市場上,避免錯失大漲時刻。」

也因為這項數據,吳牧恩開始減少短線進出,擁抱定期定額。「我將總收入的3成當作生活費,其餘全部投入投資部位,執行日日扣款;固定這樣做的好處在不用費心去猜高低點,可買到平均成本;但會另外再附加條件,當大盤下跌20%時,再加碼扣款。」
而身為研究數位金融的學者,吳牧恩2022年開始接觸比特幣。「數位貨幣是一種破壞式創新,任何人都應該至少配置2%在比特幣相關標的,當作長期避險。」他建議,投資人可留意美股比特幣相關ETF,或直接拿2%的資金存放比特幣。
「相較一般標的,比特幣波動仍大,但跟過去比也小了很多;有段時間波動甚至低於標普500指數,顯示市場已日益成熟;新手投資人可趁回檔,布局小部位資金,感受一下比特幣波動,增加對數位貨幣的了解。」吳牧恩提醒,由於數位貨幣具有全年無休特性,不受傳統金融市場開盤時間限制,可放大投資利潤,但同時風險也會增加,需多留意。
「最佩服老師的一點,正是他能冷靜地分散風險,並依據不同商品週期、特性合理配置,不會因對某些標的特別有信心,就孤注一擲;這樣的資金運用智慧,值得學習。」學生欣鴻說。

另一位學生啟方則分享,「老師曾坦言,自己有過一段窮到吃不起飯的時期,但即便在這樣的困境中,仍能維持投資紀律。這種在逆境下專注、有效管理資金的能力,令人敬佩。」
吳牧恩博士畢業後,曾自恃數學底子好,便自信投入100萬本金操作期權商品,「當時槓桿到2000萬部位,後來遇到歐債危機,市場才跌個5%,我的本金就吞噬殆盡,嘗到輸光所有積蓄、徹底破產的滋味。」
有著聰明數學腦的他,歷經歐債破產,之後翻轉財富命運,現在靠著投資帶來的穩定現金流就能安穩生活。他吐實,真正讓自己翻身的關鍵,絕非1、2次暴利,而是做好資金分配,將收入自動投入能創造金流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