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鏡週刊》報導,沈玉琳身邊友人透露他長期有B型肝炎,29日住院時就已經昏迷,後續檢查出黃疸指數飆高,引發猛爆性肝炎及腦水腫,得等醫院結束精密檢查後才能進一步治療。
「猛爆性肝炎」醫學上是指急性肝炎合併急性肝衰竭,並且從黃疸發生8週內產生肝性腦病變,死亡率高達8成以上(即存活率不到15-20%),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醫師陳敬睿指出,「急性肝衰竭」,不只是熬夜覺得累,更是一種死亡率高的肝臟疾病。急性肝衰竭常見有5大原因,包含「藥物誘發」(常見的如普拿疼、降尿酸、肺結核等藥物過量)、「亂服藥草」、「過量飲酒」、「代謝異常疾病」,以及「病毒性肝炎」(又以B型肝炎引發最為常見,機率大約1%)。
陳敬睿表示,急性肝衰竭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一開始大多像是一般肝炎症狀,如疲倦、噁心嘔吐,接著會出現黃疸、茶色尿液,最明顯就是「眼白變黃」,然後肝臟損傷嚴重後可能會產生腹水和腳腫,進一步引發腹膜炎。
若持續損傷後,患者開始出現肝性腦病變,造成感覺異常、情緒改變、嗜睡等症狀,嚴重會發生肝昏迷,這也是急性肝衰竭常見的死因。他也提醒,若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才能及早發現並治療。
陳敬睿指出,急性肝衰竭不一定與長期熬夜太累有關,在台灣有超過6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