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的決選現場,100位懷抱演員夢想的年輕人齊聚一堂,接受專業評審審視。評選標準涵蓋五項條件:外型特質、口條與表達能力、肢體與聲音控制力、角色詮釋度與即興創造力。
資深戲劇監製與表演導師黃毓棠、演員陳家逵與宋偉恩擔任評選導師,評審們強調格外看重演員個人特質與即興反應,因為這些特質決定演員是否具備創造角色靈魂的可能性。
宋偉恩分享:「表演沒有標準答案,但演員是否能自然進入角色狀態,是我觀察的關鍵。只要有這個狀態,技術都能透過後續培訓補上。」他也發現有許多參與者具備演出經歷與強烈企圖,展現台灣影視人才新一波的活力。
曾入圍金鐘男配角的陳家逵補充:「我特別欣賞一些年紀稍長還願意重新出發的參選者,他們展現出對表演的堅持與自我探索的勇氣。這一代新演員的獨特性很強,未來若能遇到適合的劇本,就有機會發光發熱。」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徵選的報名者背景多元,除了戲劇相關科系學生,更有來自不同產業的職場人士,甚至有已簽約的潛力藝人,願意從零開始接受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