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卓暉恩在Threads中發布貼文,表示一名20幾歲的病患在鼻翼上長了一顆痘痘,他擦診所的藥已經3天,但好像越來越嚴重。卓暉恩指出,「我看他說的痘痘已經變成一塊結痂的死皮,還有輕微的發燒,但是三四個月前抽血數值都正常」。
卓暉恩接著說,「感覺有點怪怪的,因為放心不下,所以我開了抽血和皮膚切片培養,排除一些皮膚感染或淋巴癌等」,結果幾天後報告回來竟然是血癌,卓暉恩強調,「有時候很多疾病的第一個訊號會出現在皮膚上,而且表現千變萬化,也難怪每次Google症狀,他都會提醒你可能是癌症」。
白血病俗稱血癌,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有不同的成因及臨床表現;根據民國110年衛生福利部資料統計,發生率的排名為第10名,死亡率的排名亦為第10名,小兒血癌更是小兒癌病的第1位。衛福部指出,血癌可能跟輻射、電磁波、化學藥劑、病毒、遺傳或基因突變、自體免疫能理有關。常見病灶有不明原因發燒、不明原因瘀青出血、臉色蒼白疲倦、骨頭感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