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日前中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收治1名1歲大兒童,孩子母親指出,童至1歲仍無法爬行,更不用說起身走路,回憶孩子4個月大時,父親曾抱著孩子搖晃哄睡,放回床上後,嬰兒竟全身癱軟並陷入昏迷。
上海新華醫院醫師指出,該名嬰兒患有「嬰兒搖晃症候群」,出現單側腦出血癲癇及腦性麻痺症狀,部分腦組織壞死;因嬰兒腦部尚未發育完成,顱骨與腦組織間有極度脆弱的橋靜脈,僅髮絲細,若過度搖晃會造成靜脈破裂引發慢性出血。
然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曾指出,因嬰幼兒頭部比例較大,頸部肌肉發育尚未成熟,若未妥善支撐或過度搖晃,很有可能造成嬰兒搖晃症候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曾提出,嬰兒搖晃症可能是劇烈搖動嬰兒的肩膀、手臂或腿部所引起的,而劇烈搖晃產生的「甩鞭效應」會讓嬰兒顱內或眼內出血,雖然通常不會有明顯的頭部外傷,但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臺灣兒科醫學會認為,劇烈搖晃嬰兒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身體虐待」,常發生在未滿3歲兒童身上,尤其以2至4個月大的嬰兒最常見;國健署提醒,嬰兒哭泣是和大人溝通的一種方式,需要家長耐心安撫,「絕對不可以劇烈搖晃、旋轉或將寶寶拋到床上」,以免發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