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35歲外籍男子因出現噁心、嘔吐、語言能力喪失、情緒激動等症狀,緊急被送往衛福部桃園醫院急診,桃園醫院感染科醫師李淑媛指出,男子入院時情緒躁動無法溝通,甚至需要綁住四肢照護;原以為男子為腦部感染或中風所致,經多次腰椎穿刺檢查,發現腦脊髓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明顯升高,以PCR檢測,發現竟是確診罕見「鼠肺蟲病」,感染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李淑媛表示,廣東住血線蟲是一種寄生在老鼠肺動脈的線蟲,可經老鼠排泄物傳播至中間宿主蝸牛、蛞蝓,經生食或污染水源傳染,若寄生蟲於體內數量眾多,可能引起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會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甚至有致命危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在人類潛伏期大約1至3週,實際差異非常大,需依據食入量而異動,臨床症狀包括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亦可侵犯眼球,可造成視力受損。
李淑媛提及,過去金蘭醬油第二代家族為了健康,生食自家飼養的非洲大蝸牛,一家五口不幸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全數身亡;目前該名外籍男子經治療也順利回國,然而鼠肺蟲病並不會人傳人,感染方式多數為食物或為師問題,因此提醒,若要預防感染,應注意避免生食水生動物、食物徹底加熱以防蟲體殘存、蔬果以流動清水反覆沖洗、避免食用來源不明或野生蝸牛及螺類、持環境衛生避免孳生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