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具里程碑意義的年份,影視局偕同三立團隊與視覺總監陳怡潔特別邀請享譽國際的臺灣藝術家董陽孜,共同打造意義深遠的跨界視覺設計。董陽孜以其書法藝術創作出「金鐘60」標準字,為本年度盛事注入傳統與當代交織的藝術靈魂,呈現臺灣影視及聲音內容產業走過一甲子的璀璨歷程。
現年82歲的書法藝術家董陽孜於2024年登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成功將臺灣的書法美學推向國際視野,並獲《紐約時報》盛讚為「用筆墨寫自由」的藝術家。她長年致力於以傳統書法結合當代藝術,讓毛筆字跳脫框架、煥發新意。在金鐘60主視覺中,董陽孜老師以揮灑自如的筆觸書寫「金鐘60」,其中數字「6」更是別具巧思,在造型上具有蛇的意象,呼應今年為蛇年,再由臺灣當代設計團隊Path & Landform 延伸創意,融合書法的文化底蘊與現代設計語彙,形塑出具穿透力的視覺語言。在色調上,主視覺選用螢光黃作為主色調,不僅呼應金鐘獎的傳統金色意象,更象徵未來的亮度與能量,展現無限可能。「金鐘60」主視覺螢光黃與董老師筆墨間的黑白對比,構築出跨越世代的視覺張力,一端是文化深厚的書寫痕跡,一端是數位時代的未來語彙,兩者相互輝映,不僅是傳統與創新的交會,也象徵臺灣影視文化持續向世界發聲的姿態。
此外,為了搭配金鐘60的主題以及董陽孜老師的書法題字,去年擔任戲劇類金鐘獎主持人的姚淳耀和榮獲「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的柯震東,也特別為金鐘60前導影片獻聲,替金鐘60這場年度影視盛典注入感性與力量。姚淳耀表示能以聲音參與金鐘60,感到非常榮幸,也代表著一種象徵性的上、下屆「交棒」。
迎接「第60屆金鐘獎」,除主典禮外,將擴大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涵蓋光雕展演、策展計畫與紀念特刊等內容,展現臺灣影視六十年來的榮耀與能量。由文化總會主責的「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將於今年10月登場,特別呼應金鐘60主題,以「臺灣影視」為策展核心,透過光影藝術結合經典影視作品,投映於總統府建築上,不僅向辛勤耕耘的影視工作者致敬,也串聯觀眾共同擁有的時代記憶,展現臺灣影視產業的多元風貌與表達自由的價值。
為了記錄與榮耀臺灣影視一甲子的美好,今年也特別出版金鐘60特刊,內容橫跨廣播、節目、戲劇,共40個主題,採訪了數十位幕前幕後的影視、廣播從業人員及Podcaster,為臺灣影視及聲音內容產業留下歷史紀錄。
「第60屆金鐘獎」包括「廣播金鐘獎」、「節目類金鐘獎」、「戲劇類金鐘獎」三場典禮,並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10月11日為「廣播金鐘頒獎典禮」,10月17日「節目類金鐘獎頒獎典禮」,10月18日則是「戲劇類金鐘獎頒獎典禮」,三場典禮皆由三立電視台負責製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