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集團孫公司達明機器人今日舉行上市前業績說明會,董事長何世池在致詞時表示,達明機器人成立的初衷,是想要讓機器人更容易被使用,所謂的智慧製造不是取代人,而是讓機器與人協作、共創更高的價值,達明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包括深化AI協作技術、自主研發強化產品差異性與彈性,
達明總經理陳尚昊指出,近年來達明成長最快的應用,首推機器視覺檢測與半導體廠內以協作型機器手臂、AMR來搬運晶圓盒,包括晶圓廠還是後段封測廠內,台灣幾乎每個半導體廠都有導入達明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不過,達明機器人上半年因為出現3300多萬元匯兌損失,導致今年上半年EPS只有0.4元。
值得注意的是,光是今年上半年,達明的營業利益已經來到7.38億元,已經達到最近3年來的本業獲利最高點、也就是2022全年營業利益9.9億元的7成多,原因在於,達明機器手臂在中國拿下不少生意,中國今年因此成為達明最大的市場,今年上半年營收占比高達32~33%,而去年達明的最大市場歐洲,今年上半年營收占比則下滑至20%出頭、落居第二。
營運長黃識忠在業績說明會中透露,中國某外資汽車引擎、變速箱企業,找5家業者來競標200隻協作型機器手臂標案,其中4家是中國企業,他們的售價大多只有達明的一半,但是競爭對手因為相機模組、AI演算法都採外購,每台手臂都要逐一校正,用了三組不同的工程師、花了四個月時間才整合完成,即使如此,競爭對手的機器手臂在工廠內的協調性還是不好,相較之下,達明每隻手臂都內建相機模組與AI模型、沒有整合問題,達明只用了競爭對手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完成任務,總持有成本更低於競爭對手,因而搶下訂單。
除了中國市場外,母公司廣達近年來因為鮭魚返鄉在台生產,也將產能擴增至墨西哥、泰國、美國等地,對自動化製造的需求大增,已經累積採購2000隻達明的協作型機器手臂,不過,達明成長速度超過廣達的採購增加速度,2023年來自於母公司的營收貢獻度還有7、8%,到了今年上半年,廣達對達明的營收貢獻度已經不到5%。
達明總經理陳尚昊則透露,金寶也是達明的客戶,去年才簽約,主要應用於用機器視覺檢測伺服器與航太金屬機殼外觀、與噴塗等,去年金寶已經採購十餘隻,今年金寶可望繼續向達明採購。
何世池表示,股票上市不是目的、掛牌不是達明的終點,他希望上市是達明責任、創新與長期價值的起點,並為智慧製造帶來更多合作、改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