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聲音內容產業發展趨勢,廣播金鐘獎在去年首度增設四個Podcast節目獎項,頗受外界好評,今年邁入第60屆,也再滾動調整參賽規定,除要求參賽者須檢附使用他人著作的書面授權文件,以保障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權益外,也鼓勵播客節目能邁向「長期穩定」製播的專業之路,期許聲音內容產業逐步壯大,形成具規模化的產業鏈。記者會中由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率先揭曉「電臺品牌行銷創新獎」、「創新研發應用獎」、「社會關懷節目獎」及「社會關懷節目主持人獎」4獎項入圍名單,接著由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田麗雲、欖仁媽媽胡致莉、黃薰葳、雅柏、張啟樂及聶雲,接續揭曉各獎項入圍名單。
今年評審委員會由資深廣播人、好好聽文創傳媒內容長田麗雲擔任主任委員,帶領評審委員會歷經2個多月的專業討論,最終選出138件入圍作品;特別獎項評審委員會則由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董事長賴秀如擔任主任委員,並於記者會中公布由廖江化(藝名:廖江華)、倪蓓蓓榮獲本年度特別貢獻獎。
早期廣播節目的幕後靈魂,是後製的錄音師,過去所有音效都得靠錄音師土法煉鋼製造出來,才讓廣播節目有了活靈活現的生命感,廖江華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在如今AI生成、音效普遍透過數位後製的新時代,老師傅的錄音技術更顯珍貴。今年是廣播金鐘60周年,廖江華老師獲頒特別貢獻獎,也代表金鐘認可在廣播節目的這些幕後功臣,非常值得、也很需要被推到臺前來,接受大家的掌聲與榮耀。廖江華老師為臺灣廣播產業和臺語文化歷史貢獻良多,他的職人精神也持續影響著下一代的廣播人,這是今年的第一位特別貢獻獎得主─錄音師廖江華老師。
第二位特別貢獻獎得主為倪蓓蓓女士。倪蓓蓓女士在1980年代以《今夜星辰》節目成為當紅DJ,其後為廣播產業貢獻長達半世紀,從未休息間斷,陪伴並影響著無數人。隨著廣播產業開放,倪蓓蓓女士毅然決然投入廣播事業經營,1995年創立「港都電台」,建構「好事聯播網」,引領臺灣廣播產業走向一個全新且可行的經營方向。此外,倪蓓蓓女士培育大量人才,長期投身於社會公益,對於媒體社會責任的實踐也不遺餘力。面對新媒體挑戰,倪蓓蓓女士整合多年經驗與資源,與女兒一同研發、創立《Baabao八寶》線上電台APP,以求新求變的精神,持續拓展廣播影響力。倪蓓蓓女士對廣播產業發展所投注的心力及成就,廣為業界稱頌,其貢獻不言而喻,堪稱臺灣廣播產業界的楷模與典範,本屆獲頒特別貢獻獎,實至名歸。
「第60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將於10月11日(六)晚間7時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同步於三立都會台、三立MOD綜合台直播;海外觀眾則可透過三立國際台同步收看,亦可透過金鐘獎官方網站、金鐘獎官方YouTube、文化部FB、Vidol YouTube、三立電視YouTube、三立新聞網YouTube、三立新聞網直播室、中華電信Hami Video、LINE TODAY、LINE TV等新媒體平台同步收看,還可透過好事989全程收聽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