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觀點短片展」開播 外送員、家族與幽靈故事一次看見台灣當代視角
左起《追風者》導演周禹丞、《無名》導演楊承澔、《遊走族的肖像畫》導演張筱榕、公視總經理徐秋華.新聞部經理屠乃瑋、《哥哥死後去了哪裡》導演陳俊維、《阿姨家》導演陳虹汝出席觀點短片展首映會。公視提供

|即時

公視「觀點短片展」開播 外送員、家族與幽靈故事一次看見台灣當代視角

mirror-daily-logo

2025/09/10 06:00:00

記者:

田瑜萍

公共電視持續推動紀錄片創作平台,今年邁入第十五屆,9月11日與18日連續兩週四晚間10點,在公視展出5部由新生代導演執導的紀錄短片,題材涵蓋夢想追尋、親情照護、生命消逝與歷史記憶,風格多元且兼具當代視角。

《追風者》:都市外送員的三十歲徬徨

《追風者》描繪兩位30歲外送員小齊與阿源,在都市街頭穿梭的日與夜。小齊為了償還400萬債務,每天工作14至15小時,重複5年的日常;阿源則希望藉由外送經驗開店創業,擺脫貧困人生。導演周禹丞坦言拍攝過程就像與30歲的好兄弟們一起玩耍,「默默觀察他們,邊玩邊拍。雖然成長背景不同,但我們都擁有30歲的徬徨,堅定又遲疑的年紀。」為避免打擾工作,他甚至邊騎車邊拍攝,考驗應變能力與騎車技術。

《阿姨家》:守護家庭的無聲女性力量

導演陳虹汝聚焦年過七旬的阿姨,她每日虔誠向媽祖祈求孩子平安,並與姨丈照料3位成年子女,尤其是患有輕度智能障礙的小女兒。陳虹汝談及拍攝動機源自阿姨的一句話:「這個家怎麼會變成這樣?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在韓國旅遊時,她接獲奶奶病危消息,小表姊卻無法理解悲痛而開心遊玩,陳虹汝邊哭邊用鏡頭記錄當下複雜情緒,捕捉依戀與犧牲之間的真實。

《哥哥死後去了哪裡》:幽默探問生死與家庭

導演陳俊維的哥哥於2013年病逝,父母因骨灰安置問題數度陷入冷戰。十多年後,他決定透過鏡頭追問「哥哥死後去了哪裡?」拜訪修習能量風水課程的陳小姐、提供往生者占卜的郭老師,以及太子爺乩身林大哥。陳俊維以輕鬆幽默的手法,呈現世俗生死觀與家庭情感,並表示拍攝後家人之間更願意開口溝通、表達內心。

《遊走族的肖像畫》:拼貼思覺失調者的內心世界

導演張筱榕以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姊姊為核心,翻閱日記、塗鴉與舊影像,透過詩意影像與動畫拼貼其思想與記憶,呈現疾病之外的個體世界與家庭情感。張筱榕坦言,拍攝後不久阿嬤意外過世,使影片更具重量,也重新思考生命力量與意義。

《無名》:歷史記憶的守護者

《無名》以新店山區一處即將拆遷的亂葬崗為背景,運用黑白影像與虛構旁白交錯,講述一名日本女子等待丈夫歸來的靈魂記憶。導演楊承澔表示:「這座山承載無數人的記憶,遷離的時刻將至,沉睡的痕跡逐一被喚醒。每個人都是記憶的守護者。」拍攝過程中,他甚至因登革熱住院一個月,地點後來封山,拍攝歷程難忘。
公視「2025觀點短片展」上集將於9月11日播出《追風者》、《阿姨家》及《哥哥死後去了哪裡》,下集則於9月18日播出《遊走族的肖像畫》與《無名》,公視+同步上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