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理念:敏感議題融入商業廣告的成就感
羅景壬分享,其25年的廣告導演生涯主要聚焦商業廣告,但他積極爭取將性別多元、反核、轉型正義等議題融入作品,創造進步價值。他舉例,曾在家具廣告中加入「媽媽不要核電廠,只需要一間舒服的臥房」台詞,獲得客戶認可;也曾說服客戶在廣告中使用同性戀情侶,呈現動人的愛情故事。
「這些議題能在商業廣告中找到一席之地,這是讓我感到榮耀的成就。」羅景壬表示,這些努力讓進步價值在追求利潤的商業環境中被主流接受,對社會議題的推進有實質效果。他強調,即便面對此次爭議,他不會放棄在作品中融入理念的初衷。
打破刻板印象:以原住民車主為例的突破
羅景壬提到,他曾在汽車廣告中選擇原住民演員飾演中產階級車主,打破傳統廣告中「白領、高級、老外」的刻板印象。該廣告獲得紐約廣告獎肯定,讓他感受到在商業廣告中推動多元價值的意義。「這不是什麼偉大的事,但確實是一件事。」他說,這種嘗試需要額外努力,但對社會進步有深遠影響。
不實指控的傷害:信任瓦解的瞬間
針對國民黨指控他收取2872萬標案款項,羅景壬表示憤怒但選擇理性應對。他強調,該指控毫無證據,審計部報告已清楚列明款項流向,卻被斷章取義。他特別提到,連知名大導演侯孝賢、蔡明亮拍攝商業廣告時,也不可能在三支廣告中獲得如此高額報酬,更遑論他這樣一位以商業廣告為主的導演。「全台灣沒有一個導演能在三個案子拿到2000萬,這是十分之一都不可能的常識。」他說,這種指控的滑稽性讓他感到無奈。
「信任的瓦解是一瞬間,但重建需要很長時間。」羅景壬提到,負面新聞讓他的孩子與安親班老師需要安慰他,這讓他感到痛心。「為什麼要讓這種錯誤發生?查證一下就可以的事情。」他質疑,指控者未提供簽收單或標案證明,卻讓他背負「綠油油肥貓」標籤,嚴重損害其公信力。他認為,這不僅傷害個人,也可能對文化人造成系統性攻擊,削弱社會信任。然而,他強調:「我對這個社會還抱有著很大的善意跟期待,我希望大家去看清楚這件事情,它本來就是一個很單純的錯誤。」
以「自訴」提告:以善意減少司法資源浪費
羅景壬透露,經過長時間等待與律師聲明無果後,他決定以「自訴」方式對國民黨提告,而非透過檢察機關。「自訴意味著我與律師直接向法院提出自訴,減少司法資源浪費。」他解釋,這是為了展現事件單純性與對社會的善意,同時避免被指控濫訴。他表示,即便必須採取法律行動,他仍以最溫和的方式表達訴求:「即便到最後一刻,已經得要提出訴訟,我還是希望用對這個社會影響最少、使用的資源最少的方式,這就是我對這個社會的誠意。」
「我真心期待善意的回應,我對這個養育我長大的社會充滿尊重,即便我和在野黨在立場上並不相容,我還是尊重他們監督政府的職責。」羅景壬呼籲,民意代表在針對個人發聲時應更加謹慎,避免無端傷害。
捍衛作品價值:4A獎項與坎城入圍的肯定
羅景壬特別提到,他為勞動部拍攝的廣告在2022年獲得台灣4A創意獎(以美國廣告協會聯盟準則組成,台灣最具公信力的廣告獎項之一)高度肯定,2023年作品更在台灣4A創意獎獲得金獎,並在坎城廣告獎入圍,僅差一票即可獲銅獎。「這些作品以遠低於2872萬的預算完成,卻被批評為『爛片』,甚至連4A獎項與坎城入圍的公信力都被質疑。」他遺憾表示,這些攻擊不僅污名化他的作品,也傷害了廣告獎的聲譽。
「一個錯誤的謠言就像散彈攻擊,所有人都中槍。」羅景壬說,他珍惜自己的專業成就,這些不實指控讓他感到無比遺憾,但他仍對台灣影視產業與社會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這些作品證明了文化創作的價值。
對後輩的示範:勇敢對抗不實指控
作為廣告圈前輩,羅景壬表示,儘管自己怕麻煩,但必須以身作則,勇敢對抗不實指控,為年輕導演與文化人樹立榜樣。「如果我自己都不站出來,下次年輕人遇到類似汙衊,我說不過去。」他提到,導演看似光鮮,實則在面對巨大政黨攻擊時毫無招架之力,因此他希望透過此案阻止類似事件重演,保護影視產業的創作環境。
對社會的期望:以信任與對話團結社會
羅景壬強調,社會的韌性來自對話與信任,而不實指控阻礙了這種聯繫。「文化人的作品是為了製造對話,社會需要對話來團結。」他說,無論黨派,都應以查證為基礎,謹慎發聲,避免傷害無辜個人與社會信任。
他進一步表示,社會的聯繫來自日常的對話與互動,哪怕是爭吵,也是一種牽絆,導演認為:「這個社會吵吵鬧鬧OK,但最基本的信任、彼此的牽絆聯繫還是要維持住,否則我們如果面對了更高強度的挑戰的時候,會相當的危急。」羅景壬呼籲,台灣需要維持信任與團結,才能面對未來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