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大家正處在一個不確定的年代,國際經濟秩序快速變動,地緣政治形勢更加複雜,還有極端氣候、糧食安全、資安威脅等全方位複合式挑戰,都攸關國家生存發展及人民福祉考驗。在這樣的時代,國家安全不再只是軍事防衛,更涵蓋通訊、金融、能源、資安等多重面向,身為全球民主陣營的重要一員,台灣必須提升國家的整體韌性,才能確保國家的安全及永續發展。
接著賴清德提出國家安全韌性的4個面向,第1是「供應鏈韌性」,台灣在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及國際經貿變局,台灣必須確保戰略自主及供應鏈安全,政府也同步推動5大信賴產業,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產業、安控產業,以及次世代通訊產業,鞏固關鍵技術能量,並透過國際合作,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賴清德指出,第2是「數位通訊韌性」,資訊與通訊安全是國家韌性的命脈,政府正積極推動多層次網路建設與防護;第3是「全社會防衛韌性」,國家韌性不能單靠國防力量,政府將持續強化社會安全網、危機演練與跨部門協調,確保挑戰來源支援,不管是天災地變,或者是地緣政治的衝擊,都要讓人民對國家對社會都能夠安心。
賴清德續指,第4是「經濟韌性」,面對美國對等關稅,政府有責任持續推動經濟產業的發展,包含中小微型企業後續的升級轉型,以及關稅的應變能力,他也特別請金融單位能共襄盛舉,協助中小微型企業,在核貸時「雨天不收傘」,同時金融機構也要注意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韌性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塑造未來。」賴清德強調,台灣的戰略藍圖不只是抵禦風險,更要創造機會;不只是保護現狀,更要開創新局,唯有在戰略自主、科技安全、社會穩定與經濟多元之間找到平衡,台灣才能在動盪的世界中站穩腳步,成為全球民主陣營可信賴、也可貢獻力量的重要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