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平之路仍遙不可及
9月11日,烏克蘭哈爾科夫地區,幾位居民領取來自人道主義的援助包,他們依賴著救濟服務。圖片取自東方IC

|即時

烏克蘭和平之路仍遙不可及

mirror-daily-logo

2025/09/16 06:10:00

楊聰榮/亞太21世紀研究所台灣辦事處主任、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積極推動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和平談判,但迄今仍未見具體成果。從阿拉斯加峰會的高規格接待,到川普不斷放話威脅對俄羅斯祭出「大規模制裁」與「嚴厲關稅」,美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表面上十分積極,然而在實際成效上卻顯得空洞。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公開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強硬立場,以及持續惡化的戰場局勢,都凸顯出烏克蘭和平之路的艱難與遙遠。
八月十五日,美俄領袖在阿拉斯加的艾爾門多夫—理查森聯合基地舉行會晤,這是普丁自二〇二二年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踏上西方土地。川普以最高規格接待,包括安排F-22戰機護航與總統專車護送,企圖營造外交突破的氣氛。然而這場會談並未帶來任何具體協議,反而引發澤倫斯基強烈不滿。他直言美國此舉形同給了普丁國際承認,卻將烏克蘭排除在與自身命運相關的對話之外。更具爭議的是,川普在會後暗示烏克蘭應該考慮割讓部分領土以換取停火,這無疑讓基輔感受到盟友態度的動搖。
在談判立場上,俄羅斯依舊強硬。普丁要求烏克蘭割讓領土作為和平的前提,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甚至公開質疑澤倫斯基的合法性,聲稱普丁與澤倫斯基之間的會談「完全沒有準備好」。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並未收斂。就在會談後不久,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超過八百架次的無人機與飛彈攻擊,首次擊中基輔市中心的政府大樓,甚至造成包括一歲嬰兒在內的平民傷亡。這些血腥的事實證明,俄羅斯並非真心尋求和平,而是透過軍事壓力迫使烏克蘭屈服。
美國的調停策略同樣暴露出侷限。川普原本承諾五十天內推動談判,如今縮短至十至十二天,但除了不斷放話威脅制裁之外,卻無實際行動落地。克里姆林宮顧問烏沙科夫已明確否認雙方達成任何三方會談的共識,這顯示美國的外交努力缺乏俄方的配合。川普雖然在八月十八日與澤倫斯基及歐洲領袖的會面中宣稱「已經開始安排」普丁與澤倫斯基的直接對話,但這種說法過於樂觀,並未反映實際狀況。至於美國特使維特科夫與烏克蘭代表在紐約舉行的會談,也因俄羅斯提出涉及頓涅茨克地區的方案而陷入僵局,幾乎注定無法被烏克蘭接受。
面對這樣的局面,澤倫斯基開始尋求替代方案,表示談判若要有誠意,地點應該選擇土耳其、海灣國家或歐洲,而非讓美國單方面主導。這種態度反映了烏克蘭對美國調停的不信任,也突顯出華府在歐洲戰爭議題上影響力的減弱。
烏克蘭和平之路仍遙不可及。俄羅斯的強硬、烏克蘭的堅守,加上美國策略的搖擺與不連貫,使和平進程難以推動。未來若要打破僵局,美國勢必須與歐洲盟友更加緊密合作,不僅要對俄羅斯加大壓力,更要確保烏克蘭在談判桌上的核心利益不被犧牲。否則即便峰會再高調,外交辭令再華麗,和平也將依舊只是遙不可及的幻影。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