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首登台 《斷片》解碼時間、記憶在混亂找到新秩序
印尼知名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Melati Suryodarmo)作品《斷片》,探索混亂與秩序間的張力。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即時

印尼行為藝術家麥拉蒂首登台 《斷片》解碼時間、記憶在混亂找到新秩序

mirror-daily-logo

2025/09/20 06:30:00

記者:

田瑜萍

印尼知名行為藝術家麥拉蒂.蘇若道默(Melati Suryodarmo)以挑戰感官與意志的長時間表演著稱,9月20、21日將攜最新作品《斷片》(LAPSE)於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首度在台演出。她在演出前分享創作歷程,直言這部作品源於2019年開始的構想,卻因2020年疫情被迫中斷,也因此讓她重新思索「斷片」的意義。
《斷片》由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與墨爾本藝術中心三館共製,自2023年新加坡首演後巡演至澳洲,今年9月首度登台。麥拉蒂回憶,疫情讓人們首度真切感受到死亡逼近,社會系統動搖,日常秩序顯得脆弱而暫時。她觀察印尼街市、傳統市場中旺盛的生命力,那種看似無序卻自成體系的狀態,反而成為創作靈感:「混亂中其實蘊藏著潛力與新的可能。」
她進一步指出,《斷片》同時呼應亞洲的歷史處境:從殖民到後殖民,人與環境的關係不斷被改寫。曾被視為神靈居所的山林,如今成為征服與掠奪的標的;她希望觀眾藉此作品重新審視與自然的連結,並反思人類價值與文明的脆弱。
《斷片》是一場跨國合作,排練與巡演橫跨印尼、新加坡、澳洲與台灣。麥拉蒂分享,這段移動的過程本身就像對「混亂秩序」的實踐,從印尼街頭機車亂流到歐洲城市的自由空間,每到一地,舞者與音樂家都需重新調整對場地的感知,「這種持續的調整,反而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而舞台視覺以銀色與塑膠質地為主,象徵人類文明的殘留與時間的永恆。她坦言自己並非環保主義者,卻對塑膠「是否真能被回收」心存疑慮,「它的永恆性正是對環境的衝擊,也呼應作品對時間、記憶與永續的提問。」過去她也經常將日常物件帶入作品,如鏡子、奶油、廚房器皿,以此指向人與環境的矛盾共生。
作品中更融入印尼神話與古典戲劇元素,半人半獸、善惡交錯的故事可追溯至九世紀。麥拉蒂認為這些古老敘事本身就是概念藝術,與現代聲響、裝置相互呼應。她也不要求觀眾理解每一個細節,「希望激發的是每個人對生命、自然與歷史的感受。我們的社會、多元文化與族群不斷變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持續重組,這其中的缺口,就是『Laps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