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低齡化加劇...青少女梅毒10年增53倍 專家點關鍵原因
國教行動聯盟今年1月舉辦「呼籲衛福部應立即採取行動回應青少年性健康危機」記者會。圖/林月琴 Yueh-Chin 臉書

|即時

性病低齡化加劇...青少女梅毒10年增53倍 專家點關鍵原因

2025/05/12 13:20:00

編輯:

吳宜錡

根據衛福部2014至2024年統計資料,全國不分年齡淋病案例增加1.9倍、梅毒增加近4倍,其中10至19歲青少年族群淋病案例增加近7倍、梅毒增加4倍,又以青少女梅毒患者暴增最快,10至14歲少女從無到有出現17例、青少年4例,15至19歲青少女則從4例增加至211例,增加53倍、青少年316例;青少女性傳染病人數在10年中快速增加。
根據CTWANT報導,有教師們表示,性病低齡化問題在於台灣孩童的性教育內容失衡,過度強調性別平等,卻忽略了「性安全與健康意識」;然而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認為此現象主因為「不安全性行為」,國教行動聯盟則質疑是在模糊焦點,理事長王瀚陽點出問題在於這幾年教育部、衛福部過度強調性別平等,卻削弱了性健康與性安全「讓孩子的性教育知識過於偏頗」。
國中健教老師馮嘉玉說,過去男女雙方須承諾才會進一步肢體碰觸,認為既然有了身體自主權就想體驗,不太會多想未來「會不會感染性病,可能都沒想過」,且過去只知道有人做出不舒服的肢體碰觸時要勇於說不,現在孩童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就是「當下」卻沒教「如果這個碰觸是你喜歡的,該怎麼辦」。
馮嘉玉也點出,除了性教育內容失衡,國中雖有健康教育課,但3年總計120節課,也要在沒有被借課前提才上,且現在健教老師多為在職進修、培訓,少正規的老師,王瀚陽也向CTWANT表示目前小學健康教育與體育綁再一起上,多數是憑個人經驗與喜好兼著教,性教育師資也嚴重不足。另外國教盟也指出,多項青少年性健康計畫自2020年後就陸續停止,就算老師要進修也找不到性教育相關教材與資源。
然而根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8條規定,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高級中等學校及專科學校5年制前3年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大專校院應廣開性別研究相關課程。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向CTWANT表示,官方數據表示少年罹性病暴增53倍,但黑數肯定更多,因為「因為還有很多人得了性病不敢說、或根本不知道」法規性自主權以16歲為界,卻有16歲男孩不知道保險套如何使用;其實國健署曾設置「性福e學園」18歲以下青少年可在上面匿名發問,但在2021年時該網站就消失,並且移至「青少年好漾館」,不過CTWANT指出該區不易發現也無人發問。
對此顧芳瑜表示只有醫療院所才知道青少年性病的氾濫,王瀚陽表示「如果不會丟臉、也能守住秘密,青少年一定會更早就醫」建議政府提供青少年方便且隱私的醫療服務,並呼籲應立即擬定青少年性病防治計畫,主動應對感染風險增加的危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