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台灣非洲豬瘟防疫工作,賴清德今天上午前往彰化縣參觀台灣設計展,並在會前致詞說,非洲豬瘟並不是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目前行政院要求全國禁屠宰、禁運,確保疫情調查後能了解非洲豬瘟爆發的原因,作為後續防治工作的依據。同時要確保未來到市面上的豬肉都健康安全,讓民眾吃得安心,敬請民眾了解。
賴清德指出,2018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後,東南亞其他國家陸續淪陷,台灣嚴陣以待。當時擔任行政院長的他,也特別在中央成立「非洲豬瘟防治應變中心」,並邀請各縣市到屏東縣演練非洲豬瘟的防治工作,包括還沒爆發本土非洲豬瘟前應該如何防治、爆發後應該如何緊急應變,他也在全國增加建置非洲豬瘟的檢疫量能,希望能早期發現進行防治工作,避免疫情擴散。
賴清德說,非洲豬瘟是從外國、外地到台灣來的,所以他當時在行政院做了一連串境外防治措施,包括在機場建置X光機,要求入境旅客的行李全須經過檢驗,避免夾帶豬肉;在機場、飛機上加強防治宣導,避免旅客誤觸法律;當時也修法嚴懲夾帶豬肉製品到境內的行為,後來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上任之後,持續檢討改進、強化。
賴清德說,很可惜的,非洲豬瘟在幾天前在台中已經出現新的疫情,行政院長卓榮泰第一時間就召開應變會議,提出幾項應變措施,都是正確、具體、有效的作為,希望各縣市配合。
賴清德強調,只要在潛伏期15天之內做好疫調工作,如果15天之內,也就是潛伏期間沒有再有其他地方爆發的話,就可以稍微放心。至於後續檢討、各縣市防疫工作,及境外管制方面,都務必持續加強,不可放鬆,避免境外有病毒的豬肉製品再進到國內。
至於廚餘是否禁用,賴清德表示,他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有在行政院召集各縣市開會,當時多數縣市不贊成禁用廚餘,原因倒不是為8%黑毛豬產業,而是因每縣市都有龐大廚餘無法處理,若貿然禁用,廚餘到處流竄、暴露在自然環境下,病毒傳播會更容易。
賴清德說,部分縣市有能力做去化處理工作,因此會議結論是如要禁用廚餘的縣市須做好廚餘去化,包括一天要處理多少量及去處均務必確實掌握,避免廚餘流竄;如要用廚餘餵養豬隻,蒸煮設備要合乎規格達攝氏90度以上,且要蒸煮超過1小時,達到科學標準才有辦法確保病毒死亡。
賴清德強調,此時希望全國民眾能支持政府,各地方政府也應共同合作,一起面對這波疫情,避免擴散,他相信只要大家團結合作,根據正確防疫動作,就有能力控制疫情,對台灣產業衝擊才會縮減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