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是假的!57名儲戶數千萬元沒了 銀行:不關我們的事
57名儲戶被「假銀行員」推銷投資了理財產品,血本無歸。示意圖/Pixabay

銀行員是假的!57名儲戶數千萬元沒了 銀行:不關我們的事

mirror-daily-logo

2025/10/25 10:21:00

編輯:

陳儷文

2019、2020年間,中國山西省一間銀行出現「假的銀行員」,誘騙儲戶做理財產品的投資,據受害者們自行統計,共有57名儲戶投資了人民幣上千萬元,這些人通常年紀較大,用來「投資」的錢都是他們的養老金。但是過了幾年,這些投資者發現投資的錢根本領不出來,這才發現上當了;銀行推卸責任,說當初叫儲戶投資的都不是銀行的行員,藉此撇清責任。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依照相關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允許非本行人員在營業網點從事產品宣傳推廣、銷售等活動。但是,山西這間銀行卻讓外人穿著西裝,在銀行內主動銷售投資理財產品。
一名王小姐說,2019年12月,收到了銀行員的簡訊通知,叫她到銀行去瞭解一個投資的項目,王小姐到了銀行之後,「假行員」主動詢問王小姐要辦理什麼業務,態度非常好,就在「假行員」的協助下辦了幾次業務,兩個人就變熟了。從此,銀行推出向儲戶發放贈品、為儲戶免費辦理ETC等活動,都是「假行員」通過手機通知王小姐來辦理。
銀行裡面還有一個「攤位」,「假行員」平時就站在攤位附近指導儲戶填寫表格、存單,也在營業廳來回穿梭,在自動取款機附近協助儲戶辦業務。
王小姐說,「假行員」提供她一個高利息的理財投資,年利率4%左右,半年到期。而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設定的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年期1.5%,3年期2.75%。王小姐沒有懷疑,她心想「這麼大的銀行,不會有差錯」,所以就在銀行大廳的攤位直接辦理了投資。
直到2020年6月,這筆這筆錢到期了,正好家裡要用錢,王小姐想把錢提出來,但卻等了2個月,終於親自上門到銀行去找人,銀行卻推說一直以來跟王小姐接洽的人不是銀行裡的員工。
「存款」到期的儲戶陸續來到營業廳討說法。經統計,57人被身著類似「銀行工作服」、在銀行大廳工作的三名「假行員」介紹,投資了理財產品,,總涉案金額約人民幣1180萬元(約新台幣5111萬元)。
2020年12月,受害者找到了一名假行員,她手寫一份證明書說已經在銀行工作6年,但是10月的時後被資遣。因案發地點在銀行大廳,且三名假行員均在大廳內工作,儲戶們認為,銀行應為此承擔責任,於是將此事舉報到銀航監管部門。
2022年7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這三人都不是銀行的行員,沒有證據可以證明三人以銀行名義開展活動,也沒有證據證明儲戶購買的理財產品與銀行有關聯。
針對此事,銀行是否該為此負責?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鄭飛認為,如果相關部門認定銀行未盡到審慎經營義務,銀行應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依照相關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允許非本行人員在營業網點從事產品宣傳推介、銷售等活動。至於銀行是否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取決於銀行未盡審慎經營義務是否與存戶的損失有因果關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