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搶救逾2500隻花東野生動物! 為何救援成功率僅3成,仍是黑熊、穿山甲的唯一希望?
野灣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是東台灣唯一的野生救援專責醫院,迄今已經救援了20隻以上的台灣黑熊與穿山甲、山羌等野生動物。翻攝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臉書

5年搶救逾2500隻花東野生動物! 為何救援成功率僅3成,仍是黑熊、穿山甲的唯一希望?

mirror-daily-logo

2025/10/25 12:39:00

記者:

田瑜萍

花東地區唯一專責野生動物救援的「野灣非營利野生動物醫院」(池上中心)於2020年成立。在此之前,若東台灣發生野生動物受傷事件,救援團隊必須從屏東來回奔波,車程超過4小時。許多動物往往因此錯過黃金救援時機,因失血或傷勢過重而死亡。
野灣公益勸募課長王時瑋指出,成立5年來,光是池上站已收治超過2500隻野生動物,物種涵蓋台灣黑熊、山羌、白鼻心、蛇類、各式鳥類、烏龜、台灣獼猴與穿山甲等,光是今年迄今就收治過12件台灣黑熊的救治事件。

傷病主因剖析:人為活動對生態的深遠衝擊

野灣的救援工作規模逐年成長,2023年共受理512起救傷醫療案件,涵蓋88種物種;2024年救援數量增至524隻原生野生動物,涵蓋92種物種,其中保育類動物多達153件。
然而,野生動物的救援成功率大約僅有3至4成,甚至也發生過穿山甲康復野放回山林後,仍遭流浪犬群攻擊致死。王時瑋表示,「失親落巢」、「車禍」以及「犬貓攻擊」一直是野生動物受傷住院的常見主因,尤其犬貓攻擊對穿山甲、山羌等動物造成嚴重威脅,以及台灣黑熊面臨人類套索陷阱致傷,凸顯了人為活動包括遊蕩犬貓(包括狗貓飼主僅餵食不管束)對野生動物生存的影響。
黑熊常見受傷原因為被人類套索陷阱所困,甚至出現為了逃開,黑熊會啃咬自己的腳以脫困。翻攝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臉書2025-10-25.jpg
黑熊常見受傷原因為被人類套索陷阱所困,甚至出現為了逃開,黑熊會啃咬自己的腳以脫困。翻攝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臉書
野灣的成立,正是源於發起人之一的獸醫師綦孟柔曾接獲一起台東山羌被遊蕩犬隻攻擊的案件。該山羌媽媽後肢受創嚴重,雖緊急手術試圖搶救腹中胎兒,最終仍因小山羌發育不全而救援失敗。

超越救治:數據與理念共築「一體健康」願景

外界常質疑,救援成功率偏低,為何仍需投入大量資源?王時瑋解釋,野灣的救援目的遠超過救死扶傷。其核心價值在於透過每一個救傷案例,建立相關資料檔案,藉此發掘與野生動物衝突的環境議題(如路殺熱區、遊蕩犬貓問題、陷阱設置點)。
這些數據不僅用於推廣「與野生動物共存」的理念給在地居民與社會大眾,也應用於研究寄生蟲、協助禽流感等公共衛生監測,並為生態保育建立數據基礎。
穿山甲被民眾目擊黑狗攻擊,雖順利逃開,但身上有舊傷,包括雙眼化膿紅腫,幾乎找不到眼睛在哪裡。下巴只剩下部分下頷骨,軟組織不見了,已經無法達到生活。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臉書只能安樂死。2025-10-25.jpg
穿山甲被民眾目擊黑狗攻擊,雖順利逃開,但身上有舊傷,包括雙眼化膿紅腫,幾乎找不到眼睛在哪裡。下巴只剩下部分下頷骨,軟組織不見了,已經無法達到自主生活。翻攝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臉書

永續運營挑戰:仰賴公眾與企業支持維持專業

野灣致力於實踐在地保育,建立東部地區完善的野生動物救傷暨復健系統。此外,他們透過救傷與野放追蹤計畫,持續蒐集生態與醫療數據,為保育研究和未來的野放評估建立專業標準。
野灣作為非營利組織,成員涵蓋野生動物獸醫師、保育人員、研究員與教育推廣員等專業人才超過30人。經費來源主要仰賴公眾募款、企業合作與補助。目前每年營運預算高達4000萬,其中約有7成需透過一般民眾與企業捐款來維持其專業運作,希望能達到「One Health(一體健康)」的宗旨,讓社會大眾理解,人類、野生動物與環境的健康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整體。
野灣目前靠社會大眾定期定額捐款,以及企業贊助來維持7成的營運費用,並持續推廣環境教育。野灣提供2025-10-25.jpg
野灣目前靠社會大眾定期定額捐款,以及企業贊助來維持7成的營運費用,並持續推廣環境教育。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