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也受騙!主播3招辨識「AI假醫師」:查無此人、錯誤百出
近期出現「AI醫師」分享健康知識,不但查無醫師資訊,內容錯誤百出。示意圖/photoac

年輕人也受騙!主播3招辨識「AI假醫師」:查無此人、錯誤百出

mirror-daily-logo

2025/10/27 12:13:00

編輯:

吳宜錡

隨著AI普遍,不僅學生、上班族可利用人工智慧幫忙處理文件、查找資料,現在就連醫師也可以偽造身分,分享健康知識;營養師吳映蓉指出,許多有關這類頻道自稱「醫師」,事實上根本查無此人,更傳遞錯誤訊息。對此健康節目主持人、主播鄭凱云就分享3招,幫助觀眾辨別真偽。
營養師吳映蓉在社群分享,日前一位朋友傳一部影片,當中一位自稱「經驗豐富的醫生」,告訴觀眾膽固醇高「千萬不要吃藥」,而朋友看完影片後便聽信此話;親自查詢該名醫師,根本「找不到」,才發現是AI生成的假醫師。
吳映蓉表示,與自己年紀相仿的朋友都聽信了,更別說「年紀更大的長輩」更是危險,不僅影音內容,就連查找資訊AI都常「睜眼說瞎話」,建議觀眾見AI生成影片,或是相關健康資訊,應以「真人」說明為主,並上網搜尋該名「經驗豐富的醫生」過往經歷、表現。
20251027健康節目主持人、主播鄭凱云分享3招辨識真偽,其中包括「免責聲明」。圖/翻攝自Youtube
健康節目主持人、主播鄭凱云分享3招辨識真偽,其中包括「免責聲明」。圖/翻攝自Youtube

健康節目主持人、主播鄭凱云分享「3招」幫助觀眾辨別影片真偽:

  • 人不自然:影片中許多自稱「醫師」者聲稱有20、30年看診經歷,不過當嘴巴動、身體不動,就該提高警覺,上網一查醫師姓名,可能「查無此人」。
  • 上架頻率:多數AI假醫師頻道,於1年之內密集上傳大量影片。
  • 免責聲明:有些頻道中會說明「內容參考網路、社群文章」,且無法保證所有資訊為100%準確,稱「努力確保內容可靠」;然而過去經事實查核中心證實,多為「錯誤訊息」。
鄭凱云表示,這些以AI假醫師作為頻道,質疑「內容無法確保可靠還拿出來講」,直言「根本是把人命當流量」,認為傳遞錯誤訊息相當可惡,且健康資訊需要有憑有據,不可以只靠臆測、生成,呼籲觀眾若見此類頻道應幫忙檢舉,減少延誤治療、釀成悲劇情形發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