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今天4/15鐵達尼號沉沒  最新3D掃描模型證實鍋爐工人至最後一刻仍堅守崗位  
鐵達尼號最新3D模型圖。翻攝BBC

|即時

歷史的今天4/15鐵達尼號沉沒 最新3D掃描模型證實鍋爐工人至最後一刻仍堅守崗位  

2025/04/15 17:00:00

編輯:

吳宜錡

199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鐵達尼號》為真實故事改編,鐵達尼號是奧林匹克級遠洋班輪之一,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海上船舶,於1912年4月10日首航,卻在當月15日時發生船底撞擊冰山後沉沒的嚴重災難。至今事發113年,研究團隊透過3D掃描技術,首度完整重建鐵達尼號的立體影像,證實了在沉船的最後一刻,鍋爐房的工程團隊仍堅守崗位、維持船上照明的過程。
根據《BBC》報導,過去研究團隊使用水下機器人,在大西洋深達3,800公尺的海底,從各角度拍攝超過70萬張影像,如今最新的 3D掃描模型完整呈現了鐵達尼號撞擊冰山後斷裂沉沒的真實全貌。
該數位模型首次清楚呈現鍋爐房內部,證實倖存者所說,工人們在沉沒前仍奮力維持船上照明,圖像顯示某些鍋爐凹陷,表明它們在進水後依舊運作;而船尾甲板上的閥門維持開啟狀態,表示蒸汽仍在輸送電力。史學家帕克斯‧史蒂芬森(Parks Stephenson)更表示,鍋爐工人他們的英勇行為確實拯救了無數生命。
2025415鐵達尼號斷裂的船尾嚴重破損。翻攝BBC
鐵達尼號斷裂的船尾嚴重破損。翻攝BBC
儘管此次掃描提供了前所未見的視角與證據,但專家仍表示,要完整分析這份龐大的3D模型,可能還需數年時間,還有許多故事等待被發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