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律銘分享,《大濛》配樂一開始交出的版本被陳玉勳導演直言「沒有風味與靈魂」,讓他只得「砍掉重練」。在導演半激將、半鼓勵的推動下,他決定回到角色本身創作,從方郁婷飾演的「阿月」出發,以她離家沿途所見的風景寫出第一首 demo,讓整張原聲帶彷彿成了阿月的旅程日記,有雲、有霧、有雨,也有撥雲見日的片刻。
〈大濛的暗眠〉歷經多次改動、趕在最後關頭才完成錄製,更邀請9m88演唱與吉他大師黃中岳編曲。盧律銘形容整個過程如同陳玉勳導演說的:「有股神秘力量推著大家前進,每個環節都剛好扣上。」並說:「這部電影、這首歌都是獻給那些在霧中前行的人。」他也特別感謝9m88,笑稱:「這是一首最不像9m88的歌,唱的人是片中的每一個人。」
陳玉勳用「兒子」激勵盧律銘創作:紅了學費就有了!
陳玉勳也分享,剪接時他一度苦惱不知該配什麼音樂,直到某個深夜靈感閃現,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歌旋律竄入腦海,正是60年代的〈月光小曲〉(莎韻之鐘),他立刻記下旋律;另一首是導演很喜歡盧律銘配樂裡的一首曲子,他幽默地對盧律銘說:「這首我們把它弄成一首歌,可能會紅喔,你老婆肚子的小兒子快出生了,如果這首紅了,你兩個兒子所有學費都有了吧!」
陳玉勳也親自嘗試撰寫台語歌詞,笑說:「阿銘師,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才華,就自己寫吧!」最終完成的〈大濛的暗眠〉,連同原聲帶皆送往英國倫敦傳奇錄音室Abbey Road Studios進行鬼斧神工的母帶製成,完美呈現電影情感與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