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形容,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大致呈現「水波不興」的狀況,主要原因在於投資人對川普政府後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因此在情況明朗前,態度多趨於保守。
針對近期的匯率波動,台經院孫明德主任指出,4月底5月初匯率波動較為劇烈,隨後趨於緩和,部分原因與6月美債大量到期,美國可能「棄匯保債」有關,使美元相對穩定。
然而,吳孟道進一步分析,近期美元相對弱勢,固然與聯準會(FED)官員釋出降息空間不大、時程不趕,市場預期降息延至9月,全年可能僅剩兩碼空間有關 。FED的謹慎態度,部分也來自於擔心若7月9日後各項關稅陸續開徵,可能帶動美國進口物價上揚。
但吳孟道強調,美元走弱的更深層因素,可能在於市場對「美債的疑慮」以及「對美元的一些信任感的問題」 。他指出,特別是先前美元曾因美債市場遭大幅拋售而出現一波急貶,使得美債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市場同時也擔心,美國的減稅法案若持續推行,恐增加發債壓力,進一步對美元造成負面影響 。吳孟道個人預期,美元接下來可能偏向弱勢整理格局,美元指數或在100上下波動,甚至不排除朝95的方向移動。他認為,美國政府當前首要任務是維持市場對美債及美元資產的信心,否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市場動盪。
對於新台幣走勢,台經院院長張建一則認為,先前新台幣的急升主要是受到市場謠言和恐慌性拋售影響,未來走勢將回歸美元強弱及外資動向等基本面因素 。他強調,儘管川普希望美元貶值,但考量通膨壓力及吸引外資需求,強勢美元對美國仍相對重要 。孫明德也提醒,第二季市場需關注「4股5匯6美債」等重要節點的潛在影響。
全球經濟前景方面,孫明德引述經濟學人預測,美國經濟今年可能走向衰退,同時主要預測機構也已將全球貿易成長預測腰斬至約1.3%至1.6% 。此悲觀預期也反映在國內,張建一院長指出,根據台經院最新調查,4月份製造業、服務業與營建業的營業氣候測驗點均呈現下跌 。其中,製造業測驗點已連續三個月下跌,而服務業與營建業則呈連續四個月走低。
孫明德主任分析,台灣上半年經濟表現,尤其第一季成長率達5%以上,表現優於預期,主要受惠於AI伺服器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帶動資訊電子業表現亮眼 。然而,傳統貨品則面臨需求疲弱、海外低價競爭及國際油價下跌等挑戰,拖累相關業者景氣看法 。儘管美國暫緩課徵對等關稅並與中國達成部分降稅協議後,製造業對未來半年的景氣看法略有改善,但整體不確定性仍高 。
張建一院長總結,下半年經濟能否維持動能,關鍵在於川普政策效應是否減弱,以及政府提出的4100億特別預算能否有效刺激內需 。若條件配合,今年經濟成長率仍有機會達成3%的目標,但整體而言,廠商信心依然保守,前景仍須審慎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