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演唱會門票永遠搶不到真相 實名制治標不治本
G-dragon權志龍7月11日、7月12日、7月13日連3天唱進台北小巨蛋,門票開賣後卻成為粉絲搶票的無限輪迴。翻攝GD IG

|即時

獨家/揭秘演唱會門票永遠搶不到真相 實名制治標不治本

mirror-daily-logo

2025/06/09 10:49:00

記者:

田瑜萍

演唱會經濟近年火熱,卻也衍生出一場粉絲間永無止境的搶票戰爭。根據文策院2023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2022年流行音樂產值高達342億元。《鏡報》訪問了售票業者與演唱會主辦單位工作人員,揭秘黃牛產業鏈為何永遠能拿到好票,其實並非他們口中與主辦單位內部交好,而是利用搶票程式進行一場不公平的競爭。

從權志龍到周杰倫、張惠妹 搶走的不只是門票,更是粉絲的青春與信任

「追了他18年,卻連1張票都搶不到。」GD加場演唱會開賣,短短幾分鐘全數售罄,Threads上淚崩災情一片。周杰倫、張惠妹在大巨蛋的演唱會更是變成「黃牛主場」,一張搖滾區甚至被喊到上萬元,消費者越來越難進場,黃牛們卻能輕鬆囤票轉賣,背後操作模式,其實已進化成一條地下產業鏈。
20250609張惠妹。翻攝張惠妹臉書
每次熱門演唱會開賣,粉絲盡一切努力卻搶不到票,不解為何黃牛手上總有很多票。翻攝張惠妹臉書

程式掃票:比手速更快的是「外掛」

黃牛們手握由資工系學生或電腦工程師寫出的「搶票機器人」,像是警方查獲的「Max搶票程式」,可以同時對應台灣各大售票平台(KKTIX、拓元、寬宏、年代、ibon、遠大等),設定好場次、區域、座位偏好,只需一鍵啟動,就能在數秒內完成購票程序,秒殺真人手速。
這就是為何每次如周杰倫、張惠妹等大巨蛋演唱會開賣5分鐘內「全場完售」,但粉絲卻在拍賣網站看到大量票源釋出,甚至最近熱賣的GD小巨蛋演唱會,還有黃牛喊到20萬一張票,黃牛還會嗆台灣粉絲買不起,他可以賣給國外有錢買家,根本沒機會到正常輸入的人手上。
20250609GD權志龍。翻攝GD IG
GD台北小巨蛋演唱會一票難求,造成各種「管道票」漫天喊價。翻攝GD IG
KKTIX售票購票平台就曾對媒體表示,這些掃票程式造成售票系統最大困擾,就是人力跟金錢上面的損失,各家售票系統不僅要維持系統開賣時正常運作,還要花更多金錢與人力去即時修改程式,讓機器人不要得逞。
目前雖然文創法針對程式掃票有相關規定,但實務上對程式掃票的界定仍有爭議,例如,僅以程式加快購票速度,但未偽造資料或加價轉售,是否構成犯罪,仍有不同的見解

實名制面臨駭客風險與個資法 治標不治本

不少粉絲認為,實施演唱會實名制可有效防堵黃牛,但根據多家售票業者與主辦單位經驗,實際執行上仍存在諸多困難與漏洞。
先不論有多少粉絲會利用朋友帳號搶票,或是出借自己帳號,搶到票才說實名制入場不方便。首先,若要徹底落實,勢必得仰賴嚴格的身分核對機制,但這牽涉到大量個資建檔與資料蒐集問題。
20250609五月天阿信。翻攝五月天臉書
粉絲期待到演唱會親身體驗與偶像在同一個空間的感動,卻因為黃牛以程式掃票,剝奪正常管道競爭的機會。翻攝五月天臉書
以中國演唱會為例,採取「掃臉入場」制度,需先上傳個人身分證資訊與人臉資料。這在台灣顯然難以推行,畢竟許多消費者連網購都不願使用真名,更遑論提供臉孔與身分證字號給售票平台建立檔案。而且考量資安風險與個資外洩疑慮,不少人對於身分綁定仍抱持高度戒心。
若轉而仰賴人工查驗身分證件,則又衍生出龐大的人力與時間成本。以萬人演唱會為例,若每位觀眾皆須嚴格核對身分,主辦單位人力至少需增加三倍,觀眾也得提早三小時開始排隊入場,既不符時間效益,也影響現場秩序。
拓元售票也曾說過,實名制現場取票核對身分,約2000張票開10個窗口、服務了五個半小時才能消化完畢。此外,觀眾在購票時須自行輸入姓名,往往因手誤導致資料錯誤,事後申請更改時,主辦方難以判斷究竟是「筆誤」還是「換人」,讓實名制陷入執行與辨識上的模糊地帶,難以從根本解決黃牛問題,反倒增加主辦單位的行政壓力。

延伸閱讀


已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