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
2025/09/24 10:40:00
強颱樺加沙引發的豪雨重創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昨(23)日下午潰堤,巨量泥水如海嘯般摧毀光復鄉,已造成14人死亡,目前仍多人失聯受困,成為花蓮近年最嚴重的災害之一。然而,這座奪走14條人命的堰塞湖從形成到溢流「僅短短2個月」,關鍵時間點曝光。

即時
2025/09/23 09:47:00
中央氣象署於今(23日)早8點半宣布,解除強颱樺加沙陸上颱風警報,但提醒民眾各地仍受外圍環流影響有明顯雨勢,預計在晚間解除海上颱風警報。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颱風遠離後,台灣仍受外圍環流帶來的雨勢影響,尤其花東、宜蘭、台北、桃園一帶會有豪雨;「觀天氣看天氣」則直接示警,預測累積雨量達1000毫米以上,又以花東最劇烈。

即時
2025/09/17 09:00:00
2001年納莉颱風滯留台灣49小時,降下破紀錄豪雨,北台灣災情慘重,交通中斷、經濟受創,政府動員軍方救援,上萬居民被迫撤離,成為21世紀初台灣最嚴重颱風災害之一。

即時
2025/09/07 22:06:00
受鋒面影響,雙北今(7日)晚間出現急陣雨,有網友拍下松山機場國內線航廈天花板突然垮落的驚險畫面,大片板材與金屬結構掉落,還有管線垂掛。民航局晚間回應,傍晚松山地區降下大雨,因雨勢過大、排水管超載,導致長廊部分設施掉落,研判疑似是排水管脫落所致。航站已立即派員進場搶修,並承諾將盡速完成修復,確保旅客安全。

即時
2025/08/31 10:44:00
反聖嬰現象,又稱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聖嬰現象相反的現象,即「東太平洋降溫階段」,當太平洋西部海水溫度增高、氣壓下降,潮濕空氣積累形成颱風和熱帶風暴;美國國家氣象局(NWS)氣象預報中心(CPC)於今年8月最新研究中指出,自今年9月開始發生反聖嬰的訊號「愈來愈強」,尤其今年10至12月反聖嬰發生可能性趨近於60%。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根據過去氣候特徵顯示,若發生在秋天,颱風生成的位置較為偏西、台灣與南海地區的機率增加,局部地區豪雨致災風險將會增多。

即時
2025/08/15 10:50:00
立法院會今天(15日)三讀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其中重建經費上限由政院版本的560億元,增加至600億元。院會亦通過附帶決議,針對因水災致住戶淹水的救助,不受門牌一戶的計算,淹水達50公分以上者,將依條例每戶發給2萬元;具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資格者,每戶發給3萬元。

即時
2025/08/13 16:08:00
中颱楊柳來襲,菜價也跟著波動,彰化市民權市場的菜販指出,7月、8月連續發生豪雨重創蔬菜產地,導致批發價上漲,空心菜、青江菜等葉菜類一簍已經超過1千元、高山高麗菜一顆就要價400元比上週的價格漲了1倍以上。另外,北市果菜市場的香菜,每斤則喊到700元,漲幅相當驚人。

即時
2025/08/12 11:21:00
日前丹娜絲颱風及後續豪雨重創南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12日)至立法院進行相關專案報告,同時向國人表達最大歉意,他坦言在面對強風豪雨時有3大不足,包括韌性不足、修復電訊破壞的速度不足、面對複合性及連續性災害的整合能力不足。面對連續性、複合型災害,未來會用更強韌的力量、更快速的速度、更廣泛的支持力道來回應面對。

即時
2025/08/09 19:21:00
丹娜絲颱風襲台重創南部地區,再加上連日豪雨,讓災情更加嚴重。總統賴清德今(9日)第4度南下視察災後復原相關進度,巡視房屋修繕狀況,同時也到「雲嘉南災後重建復原前進指揮所」聽取簡報。賴清德在會中向受影響的災民致歉,表示行政院已提出颱風豪雨災後復原特別條例,編列約560億元,進行災後重建,因應挑戰。

即時
2025/08/04 13:00:00
郭靜2日首度於高雄舉辦「郭靜 天亮之前 演唱會 高雄站」,演唱會當天逢豪大雨,但仍澆不熄滿場歌迷的熱情,郭靜表示:「原本以為我會為大家帶來一點陽光,結果我到高雄就開始下大雨,但謝謝你們不畏風雨前來!」郭靜一連演唱22首歌曲,更特別帶來台語歌曲〈三暝三日〉,令粉絲又驚又喜。

即時
2025/08/04 09:44:00
南臺灣歷經一整周的強降雨,今(4)日總算趨緩,氣象署表台南、高雄、屏東、金門、澎湖仍受西南風影響,對這5地發布豪雨、大雨特報,尤其山區會有局部大雨需要民眾注意,約從本月6日起天氣回穩。而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昨晚也PO出一張時雨量圖,可見幾乎台灣全竟一片白色,提醒「救災復原可加把勁」。

即時
2025/08/03 11:30:00
西南氣流上週襲台,豪大雨勢導致中南部淹水災情嚴重。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3日)上午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視察時表示,這次雨量無法事先預測,接近颱風莫拉克,如今釀3人罹難、4人失蹤與49人受傷,希望數字不要再增加,他指示前進指揮所要與地方政府持續合作,協助災民解決困難與災後重建,本週行政院會也將通過4年防水計畫與颱風災後復原特別條例。
熱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