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霖生技(以下簡稱友霖)是經過不斷地摸索與嘗試之後,才順利找出公司的定位與發展方向。總經理黃春桐坦言,成立之初,友霖也曾經鎖定新成分新藥開發,因為回收期與資金壓力等問題,才轉向發展P4。
「這幾年反過頭來看,發現若要成功,應該是要持續累積自己的研發量能才對。」黃春桐表示,新成分新藥開發耗時又耗錢,友霖透過P4,讓產品快速導入市場,就可以有一些營收,將其再投入到改良型新藥505(b)(2)的研發中。
研發時間與成本的縮減反映在定價優勢上,讓友霖營收從2022年5.12億元快速成長至2024年12.2億元。黃春桐透露,自家研發的產品毛利(約54%)都很高,而因為提供醫師有效、便利的治療選擇,從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甚至偏遠的衛生所,都有使用友霖的產品。「第一支上市的P4高血脂用藥Pitavastatin(平脂),貢獻友霖約5成營收,光是台灣的營業額就有將近5億元。」黃春桐說。
不單如此,友霖部分產品甚至撼動了原廠既有的市場。黃春桐驕傲地說,友霖預防性偏頭痛用藥Trokendi(妥偏停),2018年獲健保收載上市以來,台灣市場佔有率已經將4成,在偏頭痛適應症上超越同成份原廠藥。
有了不錯的營運表現,為了增加公司知名度、藉此延攬人才,友霖於今年8月上櫃。黃春桐說有些生技業者喜歡強調「本夢比」,也就是在尚未有穩定的獲利來源時,以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估值,「友霖跟我們老闆(蔡正弘)一樣腳踏實地,不誇張、不亂畫什麼大餅,賺錢了才上櫃。」

因為對自家3項藥物開發核心技術平台深具信心,加上P4和改良型新藥的研發時程與風險較容易掌控,黃春桐大膽地喊出「未來3到4年,每年至少有2個新產品上市」。事實上,友霖位於雲林縣虎尾鎮的藥廠也持續透過設備升級,提高產量。「這些高毛利的產品不好做,所以一定要在我們的工廠做。」黃春桐說。
友霖這個來自台灣的小蝦米,靠著自家技術與對原廠專利的深入了解,正面挑戰國際原廠,成功了就是接手原廠「專利懸崖」留下的可觀市場。站在蔡正弘親題的字畫前面,黃春桐用平穩地語氣說:「老闆常講,不要做到讓人家『呸瀾(吐口水)』,要一步一腳印,把公司做好。」言下之意,市場潛力雖大,但友霖絕不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