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當國會成為破口 軍隊也無法保衛台灣
香港立法會變成行政部門的橡皮圖章,中共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圖片取自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YouTube頻道

|即時

投書:當國會成為破口 軍隊也無法保衛台灣

mirror-daily-logo

2025/07/20 06:10:00

蕭錫惠/自由評論員
壹、歷史從不重演,但總在押韻
2019年,香港人為自由而戰,反對《逃犯條例》修訂,最終卻迎來《港區國安法》,整個城市淪為高壓統治下的無聲監獄。彼時,台灣社會無不震驚,許多人說:「幸好我們不是香港。」
六年過去,我們真的不是嗎?
2025年的台灣,國會親中勢力崛起,立法委員提出「放寬中國配偶入籍門檻」「縮短國安審查年限」「主張簽和平協議」「刪減國防預算」,正一步步複製香港過去的政令樣板,只差沒有一部《台灣國安維穩法》。
歷史的警鐘沒有停過,只是我們選擇忽略它的聲音。
貳、從法律修正開始的「合法滲透」
在香港,極權的開端是《逃犯條例》。看似合理、技術性的法律修訂,實則打開中國對港人行使司法主權的缺口。當初林鄭月娥說:「只是修法,不影響自由」,幾個月後便血染街頭。
而今台灣,亦有人說:「中國配偶只是來團聚,何必設防?」卻忽略了大量中國配偶可能與統戰部門有交集,甚至配合情報任務。游顥等立委提出「六改四」修法,看似人道、實則正打開中國藉人海戰術入侵國籍體系的大門。
歷史記錄顯示,港府亦曾以「家庭團聚」作為藉口,逐步吸納內地人口,稀釋香港本地主體意識。同樣的招式,中共早就準備好再施展一次。
參、當國會成為破口,軍隊也難保台灣
香港的警隊,原為英制體系,講求程序與法治,卻在回歸後逐步被中共「國安化」。一旦高層服從北京,整個體系即可扭轉為「政權維穩機器」。2019年反送中運動,港警濫權暴力、失蹤案件頻傳,正是制度失守的後果。
今日的台灣國會,卻出現阻撓兵役改革、否決無人機預算、拒審中資滲透案的親中立委。若立法院不再作為民主防線,反而成為中共利益代言人,未來即使軍隊備戰,政務系統與預算體系仍可能成為中共滲透的「立法武器」。
我們看到的是:香港失守,不是輸在街頭,而是輸在議會、媒體與公務體系的全面淪陷。這正是台灣目前正要面對的生存之問。
11月21日,海军海南舰在香港招商局码头顺利靠泊。新华社发(刘基 摄)
中共海軍海南艦在香港招商局碼頭靠泊,新華社劉基攝。圖片取自人民網
肆、從口號到現實:「兩岸一家親」的政治糖衣
反送中運動爆發後,香港政府與北京大力營造「恢復秩序」「建設繁榮」的敘事,打壓抗爭者,妖魔化自由言論者,並持續透過媒體灌輸「一國兩制已優化」「融合發展是未來」的幻象。
這一套宣傳技術,如今在台灣也能聽見:「和平不是投降,是理性選擇」、「中國崛起,何不借力使力?」、「與其對抗,不如共生」。當語言被換上糖衣,當反對聲音被污名化,當統戰成為主流輿論之一,一個民族的防線便開始潰散,與香港並無不同。
伍、台灣仍有希望,香港成為警醒
不同的是,台灣還擁有選票、擁有言論自由、擁有網路空間與國際支持。香港的抗爭者失去了可以發聲的平台,只能在牢獄與流亡中繼續見證。而我們,還可以選擇、可以罷免、可以立法。
2025年,從青鳥行動、到726罷免運動,再到民間對親中政客的監督行動,正是台灣公民社會用民主方式對抗極權滲透的自救戰爭。
結語:不要說「香港已死」,要說「我們不能再死一次」
香港的經驗不是歷史,是鏡子。當你低頭不看它,危機就逼近你。不要再說「我們不會變成香港」,而要問自己:「當香港成為前車,我們有準備好成為後車之鑑嗎?」
歷史沒有失敗者,只有忘記者。反送中,是一場被封殺的革命;台灣,不能讓自己的民主也走向同樣的結局。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