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啟蒙的起點
品怡從學習吉他開始,意外發現自彈自唱的樂趣,進而愛上音樂。她坦言高中前雖然喜歡唱歌,但其實很怕上舞台唱,直到上海校園歌唱比賽的肯定,讓她找到自信。目前節目播出14集,品怡尚未有敗績。小歐的音樂之路則始於國二,「當時老師說我唱歌好像還不錯」,改變了他自認國小唱歌「五音不全」的想法,從夢想當運動員到愛上音樂,他說:「我就決定去闖闖看音樂之類的。」
從童年到校園的音樂記憶
馥儀的音樂啟發來自童年,「小時候坐爸爸的車,他都會放一卷一卷的CD,我就都會跟著唱」。國小英文歌唱比賽的肯定讓她「一直喜歡到現在」。俊佑則是從小「很喜歡在浴室裡唱歌,洗澡就洗一個小時」,笑稱「浪費媽媽水費」,直到高三參加比賽,獲得不少認可後,他才確信「好像有這個機會」朝音樂發展。
《大學聲》的收穫與成長
在《大學聲》的舞台上,收穫成為他們前行的動力。品怡說:「很幸運可以唱那麼多自己的歌,得到觀眾的反饋,好的或是壞的,都是蠻好的養分。」小歐也表示:「我本來就是想要唱自己的歌,現在也唱了很多自創曲,讓很多人聽到。」俊佑感謝導師指導:「可以直接跟他們學習到最直接音樂上面表達的東西。」馥儀則感動表示:「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收穫,就是認識大家。」
推薦舞台,展現自我
給不認識自己的觀眾推薦一個自己的舞台,俊佑選擇第八集的〈直到我〉,「是我覺得讓最多人認識我的一場」;品怡選擇第11集自創曲〈Blurry!〉,他說:「我自己是很喜歡那首歌,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聽到」;小歐選第一集的〈Dream〉,他補充道:「那是我很迷惘的時候寫出來的歌,也是自己第一首自創曲」;馥儀則認為第12集演唱林宥嘉老師的〈浪費〉表現得最好、最完整,她還幸福地笑說:「服裝造型也很好看。」
給追夢者的建議
同樣經歷過迷惘時期,對於追夢者,品怡建議:「不要害怕『等待』這件事,我覺得就是沉澱自己,我覺得等待是一個很不錯的事情,趁等待的時候充實自己,然後機會來的時候就可以表現。」馥儀說:「隨時準備好自己,有機會就可以去參加。」俊佑鼓勵道:「勇敢踏出第一步,不要在意人家的眼光。」小歐則對創作者喊話:「就寫吧!一定會有人喜歡你的作品。」在《大學聲》的舞台上,他們用音樂與真誠,激勵更多人勇敢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