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電影節主題聚焦「環境人權」,於今年 9月19日至10月12日 在台北與高雄盛大舉行。主視覺以亞馬遜叢林為背景、綠色為主色調,象徵自然與生命;畫面中巨大的海螺正釋出來自自然的訊息,一名人類正走向傾聽,呼應本屆標語:「地球在說話,你聽見了嗎?」
葉天倫接棒策展 邀觀眾重新定義「人權」
他表示:「台灣是重視人權的國家,而電影是能與世界對話的語言。我們希望觀眾除了關注在地,也能透過影展看見全球當前面臨的重大議題,尤其是環境問題。」
他進一步指出,氣候變遷帶來的水資源危機、土地問題與空氣污染,正逐步威脅萬物的生存,「環境與人權早已密不可分,這也是我們今年強調『環境人權』的原因。」
首波重點活動「人權電影獎」徵件現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總獎金高達新台幣60萬元,歡迎30分鐘以內的短片作品投稿,包括環境永續、生態保育、教育平等、性別平權、原住民族、新住民等各類議題。徵件至8月3日截止。
身兼世新大學教師的葉天倫也特別鼓勵學生與年輕創作者投稿「人權電影獎」,他笑稱:「每年都會被學生作品驚喜到!人權議題其實不一定要嚴肅,可以活潑、有創意,觀眾會因此更容易產生共鳴。」
台灣人權影像走向國際 打造全球交流平台
自2017年起,國家人權博物館創辦「台灣國際人權影展」,為台灣首度以影像對話人權與威權歷史的影展。歷年來致力於推動人權教育、公共討論與國際影像交流,逐漸成為亞洲具指標性的人權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