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類是新一代殺蟻專家?
這項研究由美國農業部旗下的居家害蟲研究單位范德米爾(Robert Vander Meer),與已故的史密森保育生物學研究所學者韋爾登(Paul J. Weldon)共同主導,他們將各種蛇類如中美洲掘地蟒(Loxocemus bicolor)、王蛇、眼鏡王蛇、響尾蛇等展開實驗。研究團隊採集蛇的腺體分泌物樣本並將其加入水中,再讓圈養的紅火蟻、木匠蟻與其接觸。
實驗結果揭示,當火蟻被同時放置於腺體分泌物滴與水之間時,絕大多火蟻都會自動避開前者,甚至在接近幾毫米內快速撤退,而當火蟻直接接觸到腺體分泌物後,螞蟻的身體都會迅速蜷縮、癱瘓,直到4小時後才逐漸恢復,甚至還有部分螞蟻當場死亡。
研究團隊還測試了其他蛇類,包括蟒科、蚺科、游蛇科、眼鏡蛇亞科與響尾蛇亞科蛇種的腺體分泌物,發現不同蛇類分泌物在化學組成與效果上雖然略有差異,但整體來說對火蟻都有一定程度的驅避與毒殺效果。
范德米爾將這項發現形容為「非凡的事件」,但這期研究並不能說服所有專家與學者。賓州州立大學生物學家蘭基爾德(Tracy Langkilde)認為這項飾演結果「非常合理」,尤其對於習慣穴居、經常接觸螞蟻的蛇類更是如此;反觀多倫多大學後生態學家斯沃特沃特(Meredith Swartwout)則認為目前證據「仍稍嫌可疑」,並透露自己在未發表的研究中,尚無觀察到幼蛇有分泌麝香的現象。
范德米爾表示,目前研究團隊積極從這些分泌物中分離特定有效成分,未來若能純化萃取,將有機會研發出專門對付紅火蟻的「天然生物殺蟲劑」,可將其廣泛應用於農業、居家防蟻等領域,有望成為對抗外來入侵物種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