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增資股權交換中,鴻海將取得東元10%股權,東元則獲得鴻海0.519%股權。為何形成這樣的異業策略結盟?國票證券策略分析師孫嘉明指出,這並非外界想像的併購案,而是雙方互補所需。AI資料中心規模愈來愈大,鴻海在「重電」領域缺乏人才與 know-how。若要打造「省空間、低能耗」的高壓直流(HVDC)AI資料中心,就必須仰賴懂機電的夥伴。
AI資料中心因應算力需求,耗能驚人。孫嘉明分析指出,最新一代 AI 資料中心規模龐大,且為降低耗能,正改採高壓直流(HVDC)供電模式。具體而言,高電壓交流電進入資料中心後,先透過固態變壓器轉換為高壓直流電,再直接輸送到伺服器機櫃,之後再分配至各台伺服器。
藉由HVDC供電,能源效率可達 94%,電路損耗僅 6%;若沿用傳統交流供電方式,轉換過程就會先損耗13%能量。孫嘉明透露,伺服器機房外的機電整合與大型變壓器正是東元的強項,而鴻海在此領域相對不足。雙方若攜手合作,就不再是你單打伺服器機櫃、我獨鬥資料中心機電工程,而是更有效率整合在一起創造更大的利潤,價值鏈直接延伸至資料中心建置。
雙方之前在電動車上有合作的經驗,再加上東元深耕資料中心機電工程多年,自然成為鴻海理想的合作對象。對東元而言,鴻海長期與一線 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合作,且在 NVIDIA 帶動下,全球對「主權AI中心」需求大增。
AI 模型的訓練深受資料來源與文化觀點影響,例如若以基督教史觀餵養模型,輸出結果也會偏向基督教世界;反之,中東國家勢必傾向建構「在地化」的AI 資料中心。因此,未來商機可觀。東元雖缺乏伺服器業務,但AI算力對電力需求龐大,與鴻海結盟後可共同爭取國內外標案,成為長期成長動能。
鴻海發言人巫俊毅表示,換股結盟後,雙方推出的標準化、模組化AI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將更快、更具成本競爭力。東元發言人簡世雄補充,東元累積的資料中心工程裝置容量已達700 MW(兆瓦),若導入標準化與模組化作法,客戶工程安裝時間可再縮短逾30%,對雙方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