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指著災區大笑 唱衰口水遠勝強降雨
每逢颱風暴雨,若不幸造成淹水、人民死傷,一旦處理不慎,就會引發政治風暴。圖片為ChatGPT生成圖

|即時

政客指著災區大笑 唱衰口水遠勝強降雨

mirror-daily-logo

2025/08/11 06:30:00

南方思吼/文字工作者
「0728西南氣流豪雨事件」挾帶超驚人豪大雨侵襲南臺灣,南高屏山區總雨量俱超過2000毫米,從7/28至8/4間,就有5天的3小時雨量達200毫米以上,總累積雨量以高雄多納林道2873.5毫米、屏東縣神山2354毫米、台南市關山2029毫米為前三高。南臺灣的民眾在這段期間不斷收到大雷雨細胞簡訊,提醒民眾留意短延時強降雨。
光是在台南,最大時雨量第一名的永康區103.5mm,更是創下創站以來的歷史紀錄;第二名的白河區99mm、第三名的七股區99mm,連排第8名的仁德區最大時雨量也有80mm,台南市政府發的新聞稿提到,「單日總累積降雨量已超過200年頻率,短延時降雨量甚至超過500年頻率」,這是1998年以來首見連續7天單日測站雨量達豪雨等級,總雨量更逼近當年造成全台600多人死亡、失蹤的莫拉克風災。
這麼嚴重的雨災,藍白協力透過社群、直播、報導無所不用其極的汙衊市府團隊、嘲笑救災志工團隊,絲毫不見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良善,不禁要問: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哪裡?
面對極端氣候嚴峻的挑戰,是全球共同要迎接的重要課題,臺南直到2006年在地方迫切需求下,由中央與地方合作推動治水,至今投入的415億元治水經費不計物價指數及通膨,遠遠不及大台北地區的25%,僅能達到10年防洪頻率、25年不溢堤,如何能抵擋這千年一遇的極端降雨?即使如此,市區多數地段都能在當天快速退水,不能說防洪工程的成效卓然,不然,不會在某些挑釁度極高卻不清楚台南市水文地理、地形坡度的藍白人士隨便一個胡亂栽贓,就引發大量的台南市民群起反駁,從歷史角度、校友身分紛紛表達台南市府近年來在永康、仁德、安南等地區的治水成績。
網路很方便,手指動一動就可查到,台南市在2024年的113年度雨水下水道維護管理考評獲得優等獎,與台北市、新北市並列優等 ,可見臺南在車水馬龍的道路下面努力著看不見的建設工程,在防汛、排水獲得肯定,民眾在實際感受溢淹地區這兩年來幾乎不再淹水、急降雨也能短時間內迅速排水,這些卻是看得見、感受得到,在面對外界莫名其妙的栽贓時,全體市民都願意挺身而出,捍衛自己家鄉的尊嚴!
黃偉哲臉書_2025-08-09.jpg
0728西南氣流豪雨,南部災民嚴重,麻豆區許多文旦都掉落地上。圖片取自黃偉哲臉書
反觀大台北地區,從1982年開始就以大規模投入治水,中央以編列特別預算方式讓大台北地區擁有200年頻率防洪保護標準,總經費逾1,800億元,首善之都財力最佳的台北市自行負擔就能搞定市管區域排水,堪稱是人生勝利組也不為過。然而,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藍白合力嘲笑南部淹大水之際,8/5,大台北地區突發暴雨,午間13時~14時信義區降下最大時雨量85.5mm、新店區85mm,遠遠不及0728在臺南多數行政區的時雨量,卻已經造成大台北各地區傳出嚴重淹水災情,連位在蛋黃區中的立法院都被雨水漫淹進去了!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轉移大台北的200年防洪保護破功,民眾黨今天又大開直播的,以監察院糾正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未善盡審查與督導之責的案件,對台南市政府張冠李戴,更刻意略過不提在該糾正案同樣被要求要檢討改進的新北市政府,對於新北市長一位磨刀霍霍的白黨主席,對侯友宜卻是輕輕放過呢。
當然,台南市的救災是否不力?清淤進度是否需要改進?全民都有監督權利,但是,0728豪雨發生的同時,台南市正面臨的是0706丹娜絲颱風帶來的巨大摧殘,鍵盤救災士可能不清楚,颱風吹垮了臺南近2萬棵路樹、公園樹木8,140棵,有多少樹枝跟樹葉落花都還不納入統計,就不要說隨著風吹到水溝、排水系統的垃圾,台南市環保局21天清了台南市將近2萬公噸垃圾,這是台南市整年的垃圾規模!這些清淤進度是非日常的超預期、超量能,已經逼得全臺南的清潔隊叫苦連天,卻還是為了台南的市容咬著牙努力著,回到家打開電視、打開手機還得聽這些鍵盤救災士的嘲笑嘴臉。
其實,鍵盤救災士再勤勞一點,台南市水利局的網站逐月都會公布清淤數據,筆者上網查到6月的,區域排水清淤249,944公尺、雨水下水道67,209公尺、道路側溝573,023公尺,總計總長度890,176公尺,未達需清淤程度則無派工也無紀錄清淤長度,無區域排水、無雨水下水道的行政區亦無數字,重點是從都市區的道路側溝、雨水下水道到區排清淤,都確實分權分責,由環保局清溝隊、區公所等定期辦理。
救災需要的善力而不是唱衰與仇視,全民都在救災都在呼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體時艱的時刻,卻有一群政客指著災區大笑,彷彿災民愈慘,這些人愈開心,這樣的嘴臉實在其心可誅!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