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治理下的美國正走向國家資本主義
作者指出,在川普治理下的美國正在走向國家資本主義,圖片為11日川普在白宮舉行記者會。圖片取自美國白宮Flickr

|即時

川普治理下的美國正走向國家資本主義

mirror-daily-logo

2025/08/18 06:20:00

吳芳銘/政治經濟觀察員
非常罕見!川普政府以抽成換許可,要求輝達(NVIDIA)與超微(AMD)需將銷售中國市場所得營收的15%繳交給美國政府,以換取半導體出口中國許可;還要求英特爾(Intel)執行長陳立武辭職等一連串事件,川普執政下的美國正走向的「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
美國向來是最擁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國家。川普卻完全不同於過去歷任美國總統,以超乎常規與想像的手段,對美國經濟和企業進行干預,打破國家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分際線,把政治權力深入滲透到經濟領域。
川普2.0政府開始大舉透過稅收、補貼、法規等手段,將股東權益最大化的單純決策推往國家利益傾斜;同時,政府的手也不遮掩地伸進企業,或公開以公權力干預市場,這些代表走向「國家資本主義」的案例至少包括:

一、日鐵收購美鋼:植入黃金股一票否決權

在日鐵(Nippon Steel)對美鋼(U.S. Steel)收購案的同意上,川普接受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意見,要求讓黃金股永久有效。於是,川普透過總統的權力介入美國鋼鐵與日本新日鐵的收購交易,強行持有屬於「總統所有」的美鋼「黃金股」。「黃金股」對公司經營事項擁有一票否決的特權,意即公司經營的重大事項,只要川普不同意都能一票否決。

二、MP Material:五角大廈入股,國營化主導稀土自主供應

今年7月10日,美國國防部以4億美元特別股入股美國最大的加州稀土礦商MP Material,成為持股15%的第一大股東。除致力於生產足夠國防與商業所需的稀土外,透過改造為公私合營公司,並且嵌入「一票否決權」設計,未來美國政府還將投資幾十億美元,在美國擴增稀土工廠。
由於稀土是關鍵產業的關鍵材料,且核心原礦和關鍵技術掌握在中國手上,透過注資稀土企業甚或國營化的政府投資行為來主導,而不是像過去任由私人資本來決定,是美國制度與策略的重大轉變。

三、造船產業:政府主導全力復興

美國政府也正在主導造船產業的復興。面對中國造船廠佔有74%的全球造船市場,碾壓美國幾近為零的產業荒漠,今年4月9日,川普簽署《恢復美國海事主導地位》(Restoring America’s Maritime Dominance)行政命令,發佈海事行動計畫(Maritime Action Plan),開篇指出:「美國商用船舶建造噸位不足全球總量的1%,大約為0.1%,但中國市佔率已超過全球一半,要導正這項錯誤需引入聯邦力量,從政策、資金、規劃等全方面,來提升美國造船能力。」
由政府成立海事安全信託基金(Maritime Security Trust Fund)和船舶激勵計畫,為美國造船業提供補貼和低息貸款,同時提出「經濟特區」概念,要在美國設立5大海事繁榮區(Maritime Prosperity Zones),推動公共與私營部門投資,在特區內享有免稅和鬆綁管制等措施,重造船業供應鏈,重新確立在全球海事政策中的領導地位
還有,未來可能對競爭國家的船舶,徵收特殊停靠費,比如中國建造的商船停泊美國港口,每次靠泊要加徵最高150萬美元的特殊停泊費。

四、TikTok :從不賣就禁到美資控制權

2024年3月,美國國會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針對TikTok祭出「不賣就禁」法案(《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的應用程式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
至今年1月,為化解禁用危機,在川普的介入下,美國搜索引擎初創公司Perplexity AI向字節跳動(Byte Dance)提出方案,在完成首次公開募股(IPO)後,美國政府擁有新公司NewCo最高50%的股份,必須接受完全由美國董事會控制的安排。
不管是對企業祭出美資控制權、政府黃金股一票否決權,以及國營化的措施;或是在造船產業上,從政府補貼、設立經濟特區、力推公私合作,再到徵收特殊停靠費,川普這些以政府主導、強力行政干預手段及振興國家產業的政策,顯見大不同以往的「非典型美國」特色,戰略轉向擁抱「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主導的投資模式,由國家在戰略產業中發揮指導性作用。疊加關稅戰不僅重塑全球價值鏈,還有全球經濟與貿易發生重大的模式轉折——世界各國及企業的競爭力,從「經濟性行為」轉變為「國力競爭行為」。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igns a trilateral joint declaration with President Ilham Aliyev of Azerbaijan and Prime Minister Nikol Pashinyan of Armenia, Friday, August 8, 2025, in the State Dining Room. (Official White House Ph_2025-08-13.jpg
8日川普在白宮接待亞塞拜然總統Ilham Aliyev與亞美尼亞總理Nikol Pashinyan。圖片取自美國白宮Flickr
過去,企業的投資被視為尋求市場或優化供應鏈的經濟性行為,現今則因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政策,大舉牽動全球經濟格局的大變動,以及全球地緣政治與的劇烈動盪,正再將舊秩序推導向國力競爭的新秩序。企業的競爭力更受限於母國與美國關稅稅率、關係序列與川普喜好等變量,國家的權重對企業的競爭力影響更廣、更深也更大,母國這條臍帶更加決定其本土企業的命運。在深度綁定下,國家和市場、政府與企業成為生命共同體。
美國切換中的「國家資本主義」進程,將不再是單純的市場博弈或經濟行為,而是國家與國家之間能力、資源、話語權的現實較量。
另外,在川普2.0政府擴大干預經濟與商業,國家利益優先於企業利益,而政治利益又在國家利益之上。企業與政府的博弈規則亦是大變革,在小政府變身為大政府的進行式中,權力的張力與魔法已升級,並將企業與市場降級中,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更加緊密也更加分離,在新賽道上益加不對稱,也更添加不確定性。
首先,當政府政策傾斜或支持某產業與企業,該產業與企業的關係更緊密、加分而獲利,這些贏家往往是國家戰略扶持的產業與企業;相反的,不受政府重視或犧牲的產業與企業,政企的關係更形疏離,如同早損產業的失去競爭力而沒落。
其次,企業所要面對的是雙重不對稱性與不確定性。除了國內政府層面之外,還需面對國際乃至全球巿場層級。換句話說,企業不再只是某一市場的風險波動,而是如何在全球政經秩序持續重構中,與國家如何共同面對美國政府與市場的搏鬥,以及與世界各國新的不對稱競爭下,一場如何生存、應變與戰略選擇的新挑戰。
當美國政府將市場作為權力的工具及武器,國家迫切面對的,不只是制裁與關稅,而是制度性的大變革。當「國家資本主義」成為美國政經發展模式的新常態,「大政府」或有機會成為流行可能,但仍待觀察;不過,對「大有為的政府」的期待是確定的。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