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世界留下珊瑚 台達電宣誓未來五年保種三百種珊瑚
台達電展示如何以協作機器人協助培育耐熱珊瑚,避免大片珊瑚因為海洋過熱而白化、死亡。(圖/台達電)

|即時

為世界留下珊瑚 台達電宣誓未來五年保種三百種珊瑚

mirror-daily-logo

2025/08/21 20:01:00

記者:

吳筱雯

積極投入生物多樣性的台達電,選定珊瑚復育作為目標,今日舉行首屆「台達國際珊瑚復育研討會」,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台達電至今已復育一萬株珊瑚,未來五年更規劃保存太平洋一半以上、約300種的珊瑚物種,以行動來應對日益嚴峻的海洋生態挑戰。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珊珊表示,自2023 年以來,全球持續的海洋升溫熱浪,已造成橫跨 82個國家、共 84%的珊瑚礁面臨白化衝擊,台達電透過志工及自身技術投入珊瑚復育,至今已復育一萬株珊瑚,未來五年更規劃保存太平洋一半以上、約300種的珊瑚。
台達電珊瑚復育研討會
台達基金會副董事長郭姍姍(左)與研討會講者合影。(圖/台達電)
而由台達與海生館所合作培育的耐熱珊瑚,在攝氏37度的高溫下,仍可維持50%的光合作用效率,為了尋找更多珊瑚的耐熱基因,台達電表示,現在引入台達電研發的協作型機器手臂,可以24小時不間斷、以跳缸增溫的方式作實驗,加速研究進程、提升珊瑚復育效率與品質。
曾與台達基金會共同出席 2024 年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的美國莫特海洋實驗室的Jason Spadaro博士表示,AI可以輔助珊瑚調查,像判斷棲地珊瑚覆蓋率、是否適合移植珊瑚等。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Stuart Sandin博士指出,應用大面積成像技術,蒐集珊瑚大量影像、建置3D模型後,有助科學家在數位孿生的環境中,研究珊瑚生態變化,為保育及復育提供依據,IUCN首席科學家Thomas Brooks則以減少物種的滅絕風險為主題和專家交流。
「台達國際珊瑚復育研討會」由台達基金會和台灣珊瑚礁學會攜手舉辦,吸引眾多國際知名保育機構親臨參與,包括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澳大利亞詹姆士庫克大學(JCU)、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海洋研究所(UCSD-SIO)、新加坡國立大學熱帶海洋科學院(TMSI)、印尼珊瑚大三角中心(CTC)、日本自然保護協會(NACS-J)、日本珊瑚保護協會(Sea Growth)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