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專欄:中國「百年大儒」范曾 竟成一場腐敗偽善的鬧劇
中國官方近年竭力推捧的「百年大儒」范曾,近日因家事登上網路熱搜。圖/百度

|即時

洪耀南專欄:中國「百年大儒」范曾 竟成一場腐敗偽善的鬧劇

mirror-daily-logo

2025/08/26 06:30:00

洪耀南/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台灣自由選舉觀察協會榮譽理事長
中國官方近年竭力推捧的「百年大儒」范曾,近日卻被一則新聞撕開了華麗的外衣。他的親生女兒范曉蕙(第二任所生)在網路上公開發文「尋父」,控訴這位文化泰斗在與小自己五十歲的徐萌(第四任妻子)再婚後音訊全無。消息一出,輿論嘩然,不只「老牛吃嫩草」、「忘年戀」的調侃聲鋪天蓋地,更深層的質疑直指:一位自詡承載文化正統的「大儒」,究竟還剩多少人格與價值可言?
戲劇性的是,故事的走向比社交平台的嘲諷更離奇──這段婚姻竟被揭出是繼子設局的「局中局」,而范曾珍藏的書畫也在婚後神秘失蹤,傳聞直指徐萌及其繼子牽涉其中。愛情、金錢與背叛交織,竟演變成一齣現代版的《紅樓夢斷》。然而,比八卦更殘酷的,是這位「百年大儒」一生的道德履歷:它不是聖賢傳,而是人倫與風骨的連環崩塌。
范曾的成名,得力於文學巨匠沈從文的賞識與提攜。年輕時,他曾徹夜叩門請益,獲得沈從文破格推薦,甚至參與國家級項目。然而到了文革,他卻選擇在恩師背後補上一刀─一紙大字報,將沈從文打成「反動權威」。沈從文後來回憶,當時的痛苦與震動「無法言說」。文壇自此對范曾的評價逐漸定型:陰險、損人利己、忘恩負義。一個靠背叛老師起家的「大儒」,任他日後如何揮毫論禮,也洗不去這筆倫理債。
1989年動盪之後,范曾選擇出走海外。當時官方輿論甚至直斥其為「叛國文人」,高層領導李瑞環更怒斥他「毫無人格、毫無國格」。多年後,他悄然歸國,卻只能淪為被冷藏的文化樣板。他在海外期間高談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但更多人看見的,是一種赤裸的政治投機:將自己漂白成愛國者的同時,卻暴露了形貌堂皇、內裡空洞的矛盾。
背師之後,是背友。七〇年代生活困頓時,范曾曾受好友須遵德的傾力資助。須不僅在經濟上援手,更將他視為至交手足。但在須遵德背後,范曾卻與其妻張桂云長年偷情,情書往來逾兩百封。秘密維持十年之久,直到真相揭穿,須遵德悲憤至極:「我自找的,我引狼入室。」最終夫妻離異,范曾趁勢迎娶舊友之妻,甚至將她與前夫所生的孩子改姓「范」,堂而皇之收作己出。這樁醜聞幾乎將友情、倫理、人性一次踐踏殆盡。
2014年11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 廖昌永独唱音乐会西安举办。范曾登台发言,圖片取自東方IC_2025-08-22.jpg
2014年11月,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范曾登台發言。圖/東方IC
到了晚年,本應是反思與沉澱的時刻,范曾(87歲)卻再度跌入荒唐。與徐萌(37歲)的婚姻,本被外界視為老來的黃昏戀,卻迅速演變為一齣暮年悲劇:新娘由繼子操盤,動機存疑,是愛?是財?還是算計?更有傳聞指出,他的書畫珍藏在婚後被「搬空」,留下無數疑點。即便消息尚未塵埃落定,但圍繞他的,不再是「大儒」的風骨,而是財產糾紛與道德崩壞的鬧劇。
范曾一生喜談「仁義禮智」,自矜傳統,卻在行為上演繹了一部顛倒的《論語》。他畫的是古人,做的卻是最卑劣的局;他吟詩頌禮,卻無恥感、無界線。從師徒反目,到朋友反目,再到家庭崩塌,這位「百年大儒」用自己的人生,寫下了一幅荒唐不堪的「偽聖圖」。
文化若失去人格的厚度,就只剩下虛浮的筆墨;文人若失去恥感與底線,再多的畫作也只不過是厚顏的塗鴉。范曾的結局,不會由繼子決定,也不會由輿論定奪,而是歷史終將冷酷無情地審判。
而這場鬧劇最終揭示的,不只是個人沉淪,更是體制性的虛偽:所謂「百年大儒」,不過是中共文壇的一塊遮羞布,一旦掀開,底下盡是腐敗、偽善與人性的敗壞。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