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挑戰與碳費壓力,工研院副院長胡竹生認為,「碳」不應該只是負擔,應該是可再循環利用資源。於是工研院發展出了固態胺碳捕捉技術。固態胺材料,它就像一塊會呼吸的海綿,可以從工業製程排氣中「吸」住二氧化碳,當溫度來到80°C時,它又能把CO₂給「呼」出來。由於具備省能、高效率、可反覆使用,其模組化設計占地又小,能依照需求進行擴充,所以成了一個可複製、可循環的碳管理優異解方。
事實上,2025年6月工研院開發的碳捕捉測試系統,已在日本兵庫縣尼崎市的三菱電機先端技術總合研究所場域開始運作,這次離開研究場,在臺酒竹南啤酒廠進行二氧化碳回收與純化技術,就是想進一步現場落地,對三菱電機而言,這是能商轉能源與減碳管理一站式整合解決方案。
事實上,臺酒竹南啤酒廠早就啟動長期回收醱酵製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把它純化後作為食品級二氧化碳使用。如果這一次可以透過固態胺碳捕捉先導系統的導入,把廠內天然氣鍋爐的碳排,一樣也進行回收、純化及應用的話,將可以捕捉更多生產的碳排。三菱電機會負責流程控制優化,而臺酒竹南啤酒廠則提供酒廠內天然氣鍋爐排氣,做為捕碳驗證場域。
把從煙囪逃逸的CO₂抓回來,變回食品級氣體能做什麼呢?當然是要打進啤酒海裡囉!它不僅是啤酒氣泡的來源,形成綿密泡沫,還能增加啤酒的碳酸感與口感呢!前一秒還是讓地球發燒的氣體,後一秒Cheers!秒變負碳台啤泡泡,既環保又創造碳經濟想法真不錯。而且一旦實證成功後,許多想減碳的製造業與電子業,肯定會搶著裝這套固態胺碳捕捉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