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掌運動部對比世界拳王帕奎奧 運動員從政啟示
李洋在2024巴黎奧運後退役僅一年,從羽球場直接跨入部會首長,轉型速度前所未有。圖/翻攝自李洋/Lee Yang FB

|即時

李洋掌運動部對比世界拳王帕奎奧 運動員從政啟示

mirror-daily-logo

2025/08/30 06:30:00

記者:

廖貫彣

台灣迎來體育史上的重大突破。兩屆奧運羽球金牌得主李洋,確定出任新成立的運動部首任部長,不僅成為台灣史上最年輕的部會首長,也是首位由運動員直接空降部長職務的人選。這樣的安排,也引來「運動員政治化」的比較與討論。

拳王也難敵政治現實 帕奎奧高人氣卻止步總統大選

國際上,運動員轉戰政壇並非新鮮事。亞洲最知名的案例之一,就是菲律賓拳王帕奎奧(Manny Pacquiao)。這位在拳擊場上締造八個量級世界冠軍的傳奇人物,2010年便開始涉足政界,歷任國會議員與參議員,「選總統」的呼聲不斷。
2021年,帕奎奧宣布退休並正式參選2022年菲律賓總統大選,最終僅獲得約400萬票、得票率6.6%,遠遠落後於獲得逾3000萬票的最終當選人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敗選後,帕奎奧在社群媒體發表聲明承認結果,並寫下「我可以放棄政治,但不能放棄服務的機會」,強調仍將繼續投入公共事務。
帕奎奧的例子凸顯,運動員雖能憑藉高度人氣跨足政壇,但選舉制度下的政治現實,往往需要龐大資源、組織與傳統政治勢力支撐,僅有明星光環並不足以撐起最高權位
523133687_1293877452109746_5504033475075763394_n_2025-08-29.jpg
菲律賓拳王帕奎奧(Manny Pacquiao)。圖/翻攝自Manny Pacquiao FB

台灣運動員轉戰政壇 李洋締造新高度

台灣體壇也曾出現多位「國手從政」的案例。1968年墨西哥奧運銅牌得主紀政,以「飛躍的羚羊」形象進入立法院,後來更長期擔任國策顧問;1960年羅馬奧運十項全能銀牌楊傳廣,1983年在國民黨徵召下當選立委,與紀政並列國會殿堂,成為一時佳話。
2000年代後,「台灣飛人」鄭志龍自籃球場退休後進入國會;跆拳道國手黃志雄則自2004年起以不分區進入國會,持續參與新北市體育事務;女籃名將錢薇娟則在2012年出任行政院體委會副主委,成為少數直升政務官的案例。
這些體壇前輩多半透過選舉進入國會,或在體育行政中扮演要角,但仍以「代議體系」與「副手」居多。相比之下,李洋直接受命為部會首長,是首度有國手被推向行政決策核心,層級遠超以往。

背負248億預算與亞運考驗 迎接艱鉅挑戰

與帕奎奧透過選舉競爭不同,李洋的部長職位來自行政任命。不需面對選票檢驗,而是肩負如何落實總統政見、推動體育政策的行政責任。這使得在「入門門檻」上與帕奎奧大選之路有明顯不同,但同樣必須面對外界對其行政經驗的質疑。
李洋在2024巴黎奧運後退役僅一年,從羽球場直接跨入部會首長,轉型速度前所未有。隨著9月9日上任後,將馬上迎接2026年名古屋亞運備戰、各單項運動協會改選與248億元體育預算分配等挑戰。支持者期待運動員背景能帶來貼近基層的改革,但也擔心行政專業是否能及時補強。

跨界帶來話題與期待 行政經驗成最大考驗

從帕奎奧到李洋,運動員跨界進入政治或行政,都帶來高度話題性與象徵意義。優勢在於,他們能更理解選手需求,具備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往往更能提出精準建言;但劣勢也在於,缺乏政治與行政歷練,如何駕馭龐大的官僚體系,是最直接的挑戰。
對台灣而言,李洋的案例是亞洲極少數「運動員直升部長」的先例。能否化解質疑,將「金牌光環」轉化為政策成果,攸關運動部的形象與未來方向。若能成功,將成為亞洲體育與政治跨界的里程碑;若不慎,則可能重演帕奎奧「高聲量卻有限實績」的窘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