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吃得到!醫師曝這一小碟恐傷血管 猛火爆炒恐釋潛在致癌物
黃軒提醒民眾醬油種類繁多,要懂得挑、節制的用,才能享受美味同時保障你的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即時

每天都吃得到!醫師曝這一小碟恐傷血管 猛火爆炒恐釋潛在致癌物

mirror-daily-logo

2025/09/02 16:23:00

編輯:

網聞組

醬油可以說是台灣人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然而這看似無害的幾滴「提味小幫手」卻暗藏著對血管的慢性威脅!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醬油從高鹽到人工添加,再到高溫烹煮,當中的細節正悄悄左右你的血壓、血管彈性,甚至心血管健康,甚至可能會釋放致癌因子,讓你添加美味同時,也增加了健康的負擔。
黃軒在其粉專發文表示,在日常餐桌上,醬油幾乎是不可或缺的調味靈魂。它讓清淡的食材瞬間升級成「下飯神器」,更是中餐烹飪中不可取代的存在。然而,你正擔心著大魚大肉危害健康,但旁邊那一小碟蘸醬,醬油中的種種細節,才是威脅你的血管的兇手。
黃軒提醒民眾在挑選醬油時,要注意三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化學調配醬油
外表亮晶晶、顏色深卻不自然,靠的往往不是發酵,而是「谷氨酸鈉(味精)、焦糖色素、甜味劑」等人工添加。短期吃或許只是「味道單薄」,但長期高量,可能讓血管內皮細胞承受氧化壓力,增加斑塊形成的機會。
第二個陷阱:老抽+高溫烹調
老抽的角色本來只是「提色」,但其鈉含量不低。若再加上猛火爆炒,會產生雜環胺(HCAs)等潛在致癌物。這些物質長期積累,不僅是癌症風險,也可能損害血管彈性。
第三個陷阱:高鹽醬油
這是最直接的「隱形鹽炸彈」。部分醬油每100 ml含鈉超過6000 mg,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鈉攝入不超過2000 mg。換句話說,隨便蘸一下就可能「超標」。血管就像橡皮筋長期被拉緊,失去彈性,動脈硬化、血栓風險直線上升。
他提醒,挑選醬油,優先選擇「天然釀造」而非「化學配置」,看配料表,越簡單越好;使用醬油,應避免長時間高溫,建議炒菜後放,每日用量控制在10ml內;挑選種類,選「低鈉、淡口」取代「高鹽、老抽」。
黃軒最後強調,醬油不是毒藥,但絕不是「想加多少就加多少」的調味品,高鹽會讓血管像橡皮筋一樣日漸失去彈性;添加劣質成分,加重代謝與血管的隱形負擔;高溫老抽,更可能釋放出潛在致癌因子。民眾要懂得挑、節制的用,才能享受味覺的滿足,又能守住血管的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