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深信柯文哲無辜的年輕人
深信柯文哲無辜的年輕人應該態度開放,多吸取不同來源的資訊,運用你們的邏輯判斷柯文哲是否清白。李智為攝影

|即時

致那些深信柯文哲無辜的年輕人

mirror-daily-logo

2025/09/11 06:20:00

攝影:

李智為

翁達瑞/美國大學教授
致柯文哲的支持者:
如果我沒記錯,這是我第三次寫公開信給你們。第一次在你們上街爭取居住正義之後;第二次在去年總統大選之前。我一再尋求與你們溝通,有三個主要原因:
一、我們的基本信念相同,都希望台灣的政治清廉、司法公正。台灣要成為進步的民主國家,兩者缺一不可。
二、我們的立場差異來自資訊來源的不同。我們的差異可透過溝通化解,因為客觀的事實沒有爭論空間。
三、我已過了退休年齡,來日不多;你們都還年輕,來日方長。透過這樣的世代溝通,我們可以合力為後代子孫創造幸福。
我想要溝通的就是柯文哲涉入的貪瀆案件:你們深信柯文哲無辜,但我願意等待司法審判的結果。我們都沒看到偵查卷宗,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不宜妄下結論。
柯文哲交保後公開宣稱他遭受冤獄,黑手就是賴清德總統。柯文哲的說詞是否可信,我們可以用事實與邏輯來檢驗。

事實經過

為了方便溝通,我先把「京華案」的重大事件依時序排列,再用邏輯檢驗柯文哲的說詞:
2024/5/2:國民黨市議員鍾小平與游淑慧向北檢告發柯文哲涉京華城容積案,北檢立案調查。
2024/8/30:北檢搜索柯文哲住處與民眾黨中央黨部,並將柯文哲帶回偵訊。
2024/8/31:柯文哲拒絕夜間偵訊,起身離去時遭逮捕並聲請羈押,北院裁定無保請回。
2024/9/5:北檢提起抗告成功,高院撤銷無保裁定,北院改裁定柯文哲收押禁見。
2024/12/26:北檢起訴柯文哲,求刑28年6月、罰金5000萬元、褫奪公權10年。
2024/12/27:北院裁定柯文哲以3000萬元交保,北檢不服提起抗告,高院裁定發回北院更裁。
2024/12/31:北院再度裁定交保,保釋金提高到7000萬,北檢二度提起抗告。
2025/1/1:高院撤銷原交保裁定,發回北院更裁。
2025/1/2:北院改裁柯文哲羈押禁見。
2025/1/12:柯文哲律師不服提起抗告,遭高院駁回,羈押禁見確定。
2025/3/28:北檢首度聲請延押兩個月,北院裁准。
2025/5/21:北檢二度聲請延押二個月,並禁止通信,北院裁准。
2025/7/21:北檢三度聲請延押,北院裁准。
2025/9/5:柯文哲的羈押期屆滿,北院裁定7000萬交保,配戴電子腳鐐,限制居住、出境、出海、禁止接觸相關證人。
2025/9/9:北檢不服北院裁定提出抗告,正等候高院的裁定。
以上是有關「京華案」兩造的法律攻防細節,全部都是事實的描述,「人、事、時、地」的資料俱全,而且都可以查證,並無爭議的必要。
我不厭其煩整理本案的時序,就是希望我們的溝通基於相同的事實,不要有各說各話空間。基於上述的法律攻防事實,接著我要用邏輯檢驗柯文哲的說詞。

邏輯檢驗

首先我要釐清柯文哲是否遭受冤獄。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柯文哲被檢舉貪瀆,北檢也分案偵辦。北檢首度偵訊柯文哲就聲請羈押禁見,並獲得北院與高院裁准。
若柯文哲沒有重大的犯罪嫌疑,他不可能被羈押禁見長達一年。如上所述,北檢向法院提出羈押聲請時,需檢附犯罪證據,否則無法獲得裁准。
20250908^EEMD^柯文哲交保_攝影李智為 (93)_2025-09-10.jpg
柯文哲被羈押一年,涉及的法官人數至少十幾人。賴清德不可能事先預測承審的法官,更不可能直接指揮法官裁定收押柯文哲。李智為攝影
法院審理北檢的羈押請求時,柯文哲的律師也可提出反證。羈押獲准後,柯文哲的律師還可以提出抗告。若柯文哲確實無辜,法院不可能多次裁准北檢的羈押請求。
針對「京華案」,北檢已起訴了柯文哲,而且求處28年的重刑。案子移送法院後,柯文哲的律師可以挑戰北檢的證據與起訴理由。如果北檢冤屈了柯文哲,最後法院會還給他清白。
如果柯文哲自認清白無辜,他應該把無罪的證據遞交給法官,在法庭捍衛自己,而不是對著支持者喊冤。畢竟支持者沒看到偵查卷宗,無從判斷柯文哲是否無辜。
接著我要檢驗賴清德是否就是本案的幕後黑手。本案的告發人是國民黨籍的鍾小平與游淑慧,告發時間在賴清德就任總統之前。我不相信賴清德有本事指使鍾小平與游淑慧陷害柯文哲,句點。
京華案的偵辦單位是台北地檢署,上有高檢署、檢察總長、法務部、與行政院等四個行政層級。我不相信賴總統可以越過這四個層級,直接指揮第一線的檢察官羅織柯文哲貪瀆的罪名。
賴清德想迫害柯文哲,先要將指令交給行政院長,逐級交辦下層主管,最後才讓基層檢察官出手。若檢察官有任何疑問,還要逐級往上請示。賴清德定奪之後,再將他的意志往下級傳達。
如果賴清德有迫害柯文哲的「陰謀」,涉及的官員人數不在少數,難保不會有人洩密。只要沒有人提出賴清德指揮檢察官的具體證據,我不相信這個迫害陰謀的存在。
柯文哲被羈押一整年確實是少見的案例,但我仍不相信賴清德是背後的黑手。羈押聲請由檢察官提出,但由地方法院裁定。若有不服,再由高院審理抗告。
地方法院的羈押庭只有一位法官,而且都是輪值,人選並不確定。高院則用三位法官的合議庭審理抗告,而且是隨機分案,事先無法得知人選。
柯文哲被羈押一年,涉及的法官人數至少十幾人。賴清德不可能事先預測承審的法官,更不可能直接指揮法官裁定收押柯文哲。
柯文哲指控賴清德製造冤獄的說詞,完全經不起邏輯的檢驗。從告發人、檢察官、到法官,都不受到賴清德的指使或指揮。柯文哲會被羈押長達一年,還被起訴求處重刑,必有重大的犯罪嫌疑。

我的結論

看到年輕人關心社會,期待政治清廉、司法公正,我感同身受,因為這也是我介入公共評論的原因。台灣是民主國家,人民有參與政治的權利,但政治參與不只是權利,也是義務。
政治參與的義務就是多方搜集資訊,理性分析,公平對待不同黨派的政治人物,選舉時投下正確的一票。只關心政治,但資訊缺乏,就很容易被政客操弄。
柯文哲是否無辜,法庭審理會有結論。對於深信柯文哲無辜的年輕人,我建議你們態度開放,多吸取不同來源的資訊,運用你們的邏輯判斷。最終我們的立場會趨於一致,因為我們都希望台灣變更好。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