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德/資深記者
標題裡的「你」,指的是日前高調發文辭職的前Taiwan Plus高階員工Ed Moon。不過本文並不只為反駁Ed Moon的觀點,而是為指出作者認為的Taiwan Plus近日各式「併發症」的根源。
不過開始之前,的確要就Ed Moon自陳自己和家人成為「極端份子的目標」這項擔憂,筆者呼籲如有可能,Ed Moon可以揭示更多細節,向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記者無國界等專業組織投訴,甚至報警偵辦。畢竟關注、保護新聞工作者的安全,是同行和台灣政府應有之義。
談回正題,Taiwan Plus近來一再引發話題,有批評擴散點看數太低;有批評外籍主管主導的內容不接地氣;有人不滿政治干預太過,也有人批評宣傳台灣價值不力......。不同的批評價值取向不同,甚或相互矛盾,一陣亂箭齊飛的結果,往往失去了把問題逐一說清楚的機會。
就筆者看來,Taiwan Plus的種種問題可以歸結為:第一,專業無法累積;第二,公共性被毀壞。而兩者的病灶,其實都深埋在建台之初。
設立Taiwan Plus是為了「建立一個英語頻道對外發聲」,但如果籌備發想之初,主其事的文化部做過更多調查,必然會發現,台灣的公共、公營媒體其實早已有了英語新聞服務,而且不只一家,包括央廣、中央社和公共電視。尤其是央廣,外語新聞服務本就是其強項。
因此,如果Taiwan Plus在籌辦之初就採「新創品牌」加上「整合」的模式,將各機構原本就有的英語新聞人才集結起來,由具備多年經驗的專業外語新聞工作者主導,就不會陷入「台灣找不到人」,而必須由欠缺台灣經驗的外籍主管主導的窘境;也可以減少外籍記者每年換約,來來去去,經驗無法傳承,永遠有人要從頭開始的困境;本地、外籍記者兩套待遇的矛盾,更能大大減少。
英語人才已經難找,不整合的結果就是Taiwan Plus的人力嚴重不足。據筆者所知,目前新聞部的記者只有十人上下,再考慮休假,每天能出勤採訪的應該低於十人。這樣單薄的人力,今天立院、明天總統府、後天新住民,下周又有體育團隊奪牌、學測榜首出爐......光填滿時段都雞飛狗跳,遑論培養主線、專業記者。
或許會有論者質疑,Taiwan Plus一天新聞時數不過兩、三小時,假日更短,能用上多少記者?但新聞機構人力配置不能用「生產線思維」來安排,產製一則新聞,一則漢光演習新聞誰都做得出來,但只有專業記者才能切中。新聞部除了「填時段」,更重要的是「專業」,培養專業要靠分工,沒有充足人力就別談分工。
因此,在討論Taiwan Plus的新聞理念、品質、走向......等等這些「宏大觀點」時,如果不考慮最基本的人力短缺問題,都會是空談。而人力短缺的問題,也不只有「招不招得到人」,更是「現有機構的人才能不能整合」的問題。重整公共(公有)媒體的英語新聞人力,才能從根改善Taiwan Plus新聞品質問題。這件事不好做,但就是因為長久不做,台灣的英語新聞服務才會這麼無力和薄弱,儘管政府已經以億為單位投入經費。
其次是公共性的爭議:Taiwan Plus經費百分之百來自政府,並且天然帶有「對外宣傳」的政策目標,這原本和公廣集團成立的宗旨有衝突,直到日後修訂《公視法》,將公視業務增加了「國際傳播服務及交流」,這才讓公廣集團執行政府「對外宣傳」工作有了依據。
但修訂《公視法》讓公廣集團開辦Taiwan Plus,確實弱化,甚或消解了政治人物對於應該和公共媒體保持「一臂之遙」的警覺。這就來到了Ed Moon心心念念意難平的「定罪罪犯川普」事件。依媒體報導,文化部長李遠當時的說法是,「文化部在第一時間就提醒此事的嚴重性,在經過公視內部的評議,最後也將新聞下架。」
平心而論,李遠發言已經是及格以上,因為他明確表示這條爭議新聞最終評議、處置的權力仍在公視。唯一不足的是,公廣集團內部原本就有處理這類爭議的機制,在本案例中運作正常,文化部的「第一時間提醒」既不必要,還落了個「政治干預」的口實。
但除了李遠的發言,其它政客也沒有放過這件事,民眾黨時任立委吳春城要求這則新聞下架;國民黨立委葉元之批評這樣的用詞傷害了和美國的關係。以政治力干預新聞專業,或者要求「新聞為外交服務」,藍白兩黨都有立委參與,行徑更為赤裸。
但再轉一層來說,縱使政治人物干預媒體,這不等於「被干預」的Taiwan Plus原本的處理是對的。川普被定罪是事實,但問題不在它是不是事實,而在於這個事實被安放的「脈絡」,把「定罪的罪犯」和「第一位女性總統」放在一起新聞報導裡敘述,就是記者在夾帶個人觀點。
舉一個假設例子:如果2028年柯文哲出馬和賴清德競選總統,某位記者這樣說:「這次選舉是會選出一個曾受貪汙調查的柯文哲;還是矢言延續本土執政路線的賴清德......」恐怕沒有台灣人會認為這位記者沒有立場。我相信Ed Moon長久待在台灣,應該不難理解這個例子和他最在意的「定罪的川普」,就是同一類型。
因此,就筆者來看,Ed Moon發文裡提到的川普事件,是一個「錯上加錯」的情境:Taiwan Plus先犯了一個錯(但已經更正了),接著政治人物跟進干預。而最終的問題,固然在於政府機關、立法委員「我給錢你就得聽我的」這種心態。但失誤在先的新聞同行,硬要往受害人的座位上擠,看著也很礙眼。
最後多說兩句,Ed Moon發文看似在檢討台灣媒體環境,但大部分篇幅在抒發個人政治觀點和喜好。試問:台灣的政治氣氛是好是壞,是文明還是退步,和媒體專業實踐有什麼關係嗎?政治文明不文明、執政者勤政還是貪腐,新聞工作不都要繼續嗎?
再者,Taiwan Plus辦了四年,坦白說,總體上大概不會有人覺得這是個多成功的計畫。公廣集團的文化拒絕行政管理幹部插手內容。因此主導編輯室的高管就是內容成敗的第一責任人。面對各種續效不彰,不要說道歉了,連一點反省交代,或者建設性意見都沒有。還要批評台灣人依法發起罷免妨礙了自己的新聞事業。如此欠缺「責任倫理」的發言,讓人也只能搖頭無言。
(利益揭露:本文作者曾經擔任Taiwan Plus外部培訓講師,支領鐘點費,但已於今年八月辭去。目前與Taiwan Plus無沒有任何業務往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