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承《財劃法》公式有瑕疵 國民黨立院黨團:一般、計畫型補助款被砍才是主因
針對《財劃法》爭議,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天(11日)舉行記者會,並在會中坦言公式部分確實有小瑕疵。(圖/陳凱貞攝)

|即時

坦承《財劃法》公式有瑕疵 國民黨立院黨團:一般、計畫型補助款被砍才是主因

mirror-daily-logo

2025/09/11 11:14:00

記者:

陳凱貞

藍白去年在立法院強推《財劃法》修正案,如今卻因公式「分母寫錯」釀禍,導致多個縣市及離島分配款不增反減,引爆地方首長怒火。對此,國民黨立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今天(11日)舉行記者會時坦言,公式部分確實有小瑕疵,其中第16之1條文應該修正,將本島19縣市及離島3個分開計算,但強調這次是因一般性補助款改申請制、計畫型補助款被中央刪減,才引發地方反彈。
針對行政院日前針對《財劃法》提出3點質疑,賴士葆在記者會上坦言,其中在第16條之1的分母計算上的確有小瑕疵,應該將19個本島縣市與3個離島縣市分開計算,「其他部分並沒有問題」,目前離島立委陳雪生正在著手修法工作,應該很快就會有共識。
至於事權分配部分,賴士葆說,行政院稱給錢後地方應該負責,但從未與地方政府坐下來討論;最後則是城鄉差距擴大,他駁斥,新版《財劃法》實施後,中央財源比重從75%降至66%,直轄市占比從62%降為54%,其中8%挪給縣市政府,「這不是擴大,而是縮小城鄉差距」。
賴士葆批評,行政院長卓榮泰在2月27日提出覆議,並在當時親口承諾要與地方政府進行實質討論,但半年過去遲未有任何動作,因為中央把重心放在大罷免,擱置地方財政的重要議題。他接著以台北市舉例,表面上統籌分配稅款增加400億元,但一般補助款從138億元銳減為39億元,計畫型補助款更是從230億直接歸零,全部加總後「幾乎原地踏步」。
賴士葆說明,地方財源實際就是由「統籌分配稅款、一般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所組成,行政院卻刻意「左邊給一點、右邊砍一點」,現在表面上統籌款變多,但一般性補助款和計畫型補助被砍,地方財源實際並未增加。
賴士葆提出3大訴求,包括修正《財劃法》第16條之1離島分母計算的小瑕疵;將一般性補助款的補助辦法,從行政命令提升為法律層級,避免讓行政部門上下其手;中央不應任意刪減計畫型補助款,否則就是背離《財劃法》修法初衷。
林沛祥接著提到,一般性補助款是地方政府第一線拿來辦理市政、教育、救助弱勢的錢,「行政院卻知法、玩法、亂法,非常不可取」。現在全台 22 縣市都遇到相同狀況,全台2千多萬人民都會因行政院的知法亂法而權益受損,「中央不能把所有錢都扣在自己手上,集權又集錢」。
林沛祥補充,新版《財劃法》其實只是統籌分配款的重新分配,全國地方多了4千多億,各縣市首長都認同。但針對一般性補助款改成申請制,以及計畫型補助款被大幅刪減,都將對地方造成嚴重衝擊,所以這次是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出問題,才引發地方反彈。
20250910_財劃法修法爭議時間軸大事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