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計算公式出包!政院曾提覆議遭藍白聯手否決 相關爭議一次看
新版《財劃法》近期爆出公式出包,導致許多縣市名年度統籌分配款不增反減,藍白16縣市首長將於今天下午2時舉行記者會討論相關爭議。(資料照片/林煒凱攝)

|即時

新版《財劃法》計算公式出包!政院曾提覆議遭藍白聯手否決 相關爭議一次看

mirror-daily-logo

2025/09/10 11:58:00

記者:

陳凱貞

攝影:

林煒凱

藍白去年在立法院強推《財劃法》修正案,讓中央每年需額外釋出近4000億元財源給地方,如今卻因公式「分母寫錯」釀禍,導致345億元統籌分配稅款懸空,陷入「中央想給,地方卻拿不到」窘境,多個縣市財源不增反減,引爆藍白地方首長怒火。《鏡報》特別整理《財劃法》修法1年來的各個爭議及事件始末,讓讀者一次掌握相關資訊。

藍白去年12月在立法院聯手通過新版《財劃法》

超過25年未修正的《財劃法》,立法院去年12月20日晚間在藍白挾人數優勢下,三讀通過由國民黨團提出的再修正動議條文版本。其中修正第8條、第12條、第16條之1、第30條條文,主要內容包括擴大統籌分配稅款規模,中央每年需額外釋出約3753億元給地方。

新版《財劃法》公式出包

根據最終通過的再修正動議條文,先區分本島19縣市分配普通統籌分配款的90.5%,依照權數分配比例與各項指標分配給直轄市及各縣市;另2%依各直轄市分配數、按比例分配;2.5%按權數計算分配給離島3縣市;5%則分配給鄉鎮市。
不過,22縣市各自具體分配公式,分子是各該縣市的企業營業額、土地面積等參數,分母卻是「全部直轄市及縣(市)」的對應參數。
換句話說,本島19縣市的統籌分配稅款,應以19縣市的總和作為分母,但條文卻寫成全國22縣市,將離島3縣市也算進去,導致分母被放大,平均分配下來,各縣市實際拿到的錢就會變少,「分母變大,地方自然短收」。

行政院今年2月提出覆議

對此,行政院在今年2月底就向立法院提出覆議,並指出新版《財劃法》窒礙難行之處,包括未併同討論中央地方的式權分配,將大幅削減中央財源;分配方式擴大城鄉差距,且修正內容矛盾、不夠具體明確等。

立法院3月在藍白人數優勢下否決覆議案

立法院在3月12日院會上,針對政院提出的覆議案進行投票表決,最後仍在藍白人數優勢下,以61票反對、51票贊成,遭到否決。

民進黨立院黨團、行政院5月聲請釋憲

民進黨立院黨團接著在5月15日正式向憲法法庭遞狀,針對《財劃法》修正案聲請釋憲。民進黨團主張新版《財劃法》將大幅縮減中央可用財源等4大原因,但並未提出暫時處分。此外,行政院也在5月21日正式向憲法法庭提起憲法訴訟,聲請釋憲。

財政部公布明年度分配款 引發地方跳腳

直到財政部近期依新版《財劃法》規定公布明年度的統籌分配款後,立刻引發各縣市強烈不滿。根據目前計算結果,基隆少了2億元、新竹縣少7億元、彰化縣少7億元、雲林縣少27億元、嘉義縣少6億元、嘉義市少2億元、花蓮少14億元,連江縣的分配款甚至不增反減。
對此,藍營縣市首長批評,當初藍白聯手修法,是為了確保地方財源,沒想到竟因「分子有19縣市,分母卻是22縣市」的矛盾寫法,導致超過345億元懸空,地方政府編不出錢,基層建設與民生開支都受到影響。

中央地方互相指責

面對各縣市叫苦連天,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回應,立法院自去年底倉促修訂新版《財劃法》後,產生3項無法解決的問題,包括公式錯誤,導致統籌分配稅款有345億無法完全分配,離島問題就更加嚴重。當時為解決這些問題,行政院也曾提過覆議,但仍遭立法院否決,政院對此感到遺憾。
藍白則反嗆,行政院和財政部當初審議時就已經知道問題所在,卻沒有在立法院強力提醒,現在事後卸責,形同推給在野黨。他們質疑,既然中央早就試算出各縣市分配額,為何在審議過程中不直接指出錯誤?

藍白16縣市首長合開記者會

為此,藍白16縣市首長決定於今天下午2時在台北市南港生技園區合體舉行記者會,將焦點放在統籌分配款公式、一般性補助款與前瞻計畫等分配爭議。包括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花蓮縣長徐榛蔚等人都會出席。
行政院長卓榮泰也證實,將在近期邀請各縣市首長共同討論《財劃法》相關爭議,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20250910_財劃法修法爭議時間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