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7個月吸933萬人造訪!全台「最夯廟宇」前5名出爐
雲林北港朝天宮為自今年1月至7月全台最熱門的宗教景點。圖/翻攝自雲林北港朝天宮官網

|即時

北港朝天宮7個月吸933萬人造訪!全台「最夯廟宇」前5名出爐

mirror-daily-logo

2025/09/17 13:09:00

編輯:

吳宜錡

廟宇結合心靈寄託、文化活動、傳統建築與藝術,不僅吸引外國遊客前往體驗,台灣信眾們更是藉此尋求心靈慰藉;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自今年1月至7月,全台最熱門的宗教景點前5名依序為雲林北港朝天宮約933萬人次、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約882萬人、北港武德宮約667萬人、南鯤鯓代天府約597萬人,及西螺福興宮約386萬人。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1月至7月,全台最熱門的宗教景點前5名包括雲林北港朝天宮、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北港武德宮、南鯤鯓代天府以及西螺福興宮,對此以下為您介紹5間廟宇歷史與特色:

NO.1雲林北港朝天宮約933萬人次造訪

雲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於2011年4月時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圖/翻攝自文化部官網
雲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於2011年4月時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圖/翻攝自文化部官網
  • 歷史:北港朝天宮創建於1694年(清康熙33年),由佛教臨濟宗樹璧禪師從福建湄洲帶回媽祖神像於笨港(今北港鎮)立廟奉祀;初期稱為「天妃廟」,因媽祖聖德顯赫,於雍正年間(1723-1735)首次重建,並改稱「天后宮」,至嘉慶年間(1796-1820)為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正式更名為「朝天宮」。
  • 特色:北港朝天宮終年香火鼎盛,「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於2011年4月時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也被稱作北港人的第2次過年,並於每年農曆3月19、20日進行遶境活動;其中「炸轎」和「藝閣」遊行為最具特色活動,不僅搭配吸睛燈光音效,沿途還有信眾分撒糖果餅乾,讓遊客「吃平安」,也象徵著把福氣傳播出去。

NO.2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約882萬人次造訪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為臺灣少數歷史傳承超過4百年的媽祖廟。圖/翻攝自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官網-09-17.jpg
正統鹿耳門聖母廟為臺灣少數歷史傳承超過4百年的媽祖廟。圖/翻攝自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官網
  • 歷史:1661年鄭成功登陸鹿耳門時,上岸向廟焚香祝禱,得「鹿耳門媽」相助、擊退荷蘭,此後「古鹿耳門媽祖廟」聲名大噪,並於康熙58年(1719)正式由官員出資重建大廟,主祀「鹿耳門媽祖」,光年後台江內海陸化,百餘尊神像「寄佛」至府城「海安宮」,至1918年二建大廟,迎請寄佛於海安宮之古廟眾神回土城安座;後因二建廟地不敷使用,1981年三度興建大廟,並於現址入火安座。
  • 特色:為臺灣少數歷史傳承超過4百年的媽祖廟,其中「土城香」、「迎春牛」被列為文化資產,廟內保存了1913年上岸的「百年王船」及清朝時期的「界碑」,見證歷史的變遷;另外每年春節期間都會舉辦「新春嘉年華」特產市集、每年元月初一開橋「七星橋消災解厄大法會」、七夕舉行「七夕月老路跑」、中秋節舉辦「中秋盆栽展」、每週四與週六,日落至晚上9點「鹿耳門聖母廟夜市」等活動,吸引觀光、在地民眾聚集。

NO.3北港武德宮約667萬人次造訪

北港武德宮為台灣第一座五路財神廟。圖/翻攝自北港武德宮官網
北港武德宮為台灣第一座五路財神廟。圖/翻攝自北港武德宮官網
  • 歷史:1970年,雲林北港中醫師陳茂霖因夫人身體不適,透過扶乩得知家中藏有「內神」神尊,在神明扶乩指示下雕塑神尊金身,並於自宅設壇供奉後創立北港武德宮;後因因信徒眾多,舊址腹地小,陳茂霖於1978年捐地並率親人集資興建新廟,終於1980年在現址落成並安座,成為台灣第一座五路財神廟。
  • 特色:北港武德宮擁有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天庫金爐」、保留傳統的「扶鸞」(問乩)儀式為信徒解答疑惑、提供結合禪風與宗教文化的住宿服務「三學舍」,以及現融合代化文創產品與服務,如武財神IP產品、AI應用。

NO.4南鯤鯓代天府約597萬人次造訪

南鯤鯓代天府於1985年列為國定古蹟。圖/翻攝自雲嘉南濱海景區
南鯤鯓代天府於1985年列為國定古蹟。圖/翻攝自雲嘉南濱海景區
  • 歷史:明末時一艘漂流王船,王船載有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神像,漁民迎回供奉並建草廟祭祀,於1662年(明永曆16年)建廟於南鯤鯓沙汕,稱為「開基廟」,後因沙汕被淹沒,於1817年(清嘉慶22年)遷建至現址槺榔山虎峰,歷經多次重建與擴建,於1923年由名匠王益順負責重建,奠定今日規模,並於1985年列為國定古蹟。
  • 特色:由名匠師王益順主持重修後,承襲閩南傳統風格,例如透雕、深浮雕、內枝外葉等,石雕技法猶如立體教科書,拜亭的藻井由斗拱層層堆疊而成、殿後牆以澎湖咾咕石砌成的「八卦龜錦紋」裝飾,象徵「迎財納福」,其中1983年增建的「五門式木作牌樓」,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木作牌樓,不過因2025年7月颱風侵襲,42年的紅檜木牌樓在16級強陣風下倒塌,需一段時間進行修復。

NO.5西螺福興宮約386萬人次造訪

西螺福興宮為全台唯一在秋季舉辦的媽祖遶境活動。圖/翻攝自西螺福興宮官網
西螺福興宮為全台唯一在秋季舉辦的媽祖遶境活動。圖/翻攝自西螺福興宮官網
  • 歷史:起源於1717年由明海法師帶來湄洲媽祖神像,1723年(雍正元年)西螺民眾集資建廟,因媽祖顯靈庇佑百姓、平定亂事,被尊稱為「太平媽」;福興宮經歷多次整修與遷移,現有建築為民國71年(1982年)改建。
  • 特色:西螺福興宮為全台唯一在秋季舉辦的媽祖遶境活動,其範圍濁水溪兩岸,旨在祈求平安、豐收;另廟內珍藏有乾隆、道光年間的「莫不尊親」與「好義從風」等匾額,以及清代石雕、畫作等豐富文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