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致詞時表示,當前的國際環境裡,台灣和世界正同時面臨2大挑戰。一方面,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考驗國家基礎建設,也影響糧食安全與傳染病控制,對經濟與公共衛生造成巨大壓力。各國都很清楚,韌性不只是防衛與安全的議題,更是民生與社會穩定的基礎。
賴清德說,另方面,以中國為首的威權體系正在強化彼此的聯盟,對民主社會進行滲透和破壞。他們透過軍事侵擾、混合戰手段,試圖削弱台灣信心,分化社會,測試國際社會底線,並改變區域現狀以及國際秩序。「我們沒有時間等待,只能積極行動,加速整備」。
賴清德指出,正因如此,去年9月26日,他在總統府召開第一次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時,提出「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及「按部就班、有條不紊」3個強化方向,並建立5大工作主軸,從民力訓練、物資調度、人員安全、醫療避難到資通金融防護,展現政府與民間的合作精神。
賴清德表示,過去1年,政府已經將5大工作主軸化成具體行動,從桌上兵推到實地操演,讓中央、地方及民間社會同步參與。同時也結合防災防衛,在漢光軍演期間,同步舉辦各縣市的城鎮韌性演習,稱之為「國家團結月」,目標是協同軍方的防衛行動與地方疏散、醫療物資調度,強化軍民整合的運作能力。
賴清德相信,當社會越團結,國家就越有韌性;當國家越有韌性,就更能避免嚇阻危機發生,和平不能寄望於侵略者的善意,要避免戰爭、維護和平,只能透過持續性的整備,強化防衛實力以及社會韌性,「和平靠實力,實力靠韌性,就是我們的目標」。
賴清德說,台灣將持續提升國防力量,台灣明年度的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達到GDP3.32%,也盼能在2030年以前達到GDP5%的目標。政府也編列強化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元預算,用來提升全社會防衛韌性,經立法院審議通過後就得以實行。
賴清德強調,在威權國家集結挑戰世界秩序的此刻,不是只有台灣在積極應對,國際社會也都在加速準備。現在歐洲多國正加速提升防衛預算,更有許多國家紛紛向他們的人民發佈防災、避難、民防與生存指引。
賴清德說,我國國防部這週也發布新版全民國防手冊《台灣全民安全指引》,在這本手冊中,不僅用輕鬆的風格提供民眾重要的避難須知、平時整備的指引,也告訴大家當危機來臨時的應對方式,並涵蓋不同群體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告訴大家,倘若台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
賴清德表示,身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他要告訴國人同胞與國際社會,「我們捍衛自由民主、永續台灣的決心」,這就是台灣的立場。
最後,賴清德以《台灣全民安全指引》中的一段話作總結,「自由與民主,從來不是偶然,而是無數台灣人民犧牲與爭取的成果」,台灣絕不會向侵略者低頭,而是要昂首挺立,守護得來不易的生活方式。唯有團結一致、勇敢前行,台灣才能繼續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中華民國台灣,必將永世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