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晨:從演員到監製的華麗轉身
這次林依晨身兼監製與演員雙重身份,坑還是自己挖的,因為《失明》改編自劉梓潔小說,原著中同性情侶的身分是男同志,林依晨建議轉換成女同志,導演/經紀人周美豫馬上說:「妳來演!」不過林依晨坦言當監製比較困難,因為監製需要邀請投資人,直言「這是我以前最不擅長的部分。」
「投資人要喜歡並且認同這個故事,他們的接受度和感興趣的程度,某種程度上也象徵了之後的觀眾接受度。」為了募資,林依晨跑遍快10個縣市政府做簡報找錢,不諱言「最後階段資金才到位」,但她認為自己還是會往監製發展,「我對當導演沒有特別感覺,但很有興趣的故事想發展,勢必要做很重要的(監製)工作。」
電影中林依晨是壓抑自己處處配合丈夫李銘忠演出的醫生娘,連自己母親葬禮的形式都無法決定。林依晨表示這個角色跟現實中的她形成強烈反差。「女人一定要有工作。我不會真的為了家庭全心投入,我需要有一塊自己能夠創作的地方。我沒有辦法當純粹的家庭主婦。」
林依晨做事理性、規劃,她6月迎來兒子「小小林」誕生,是刻意在拍完《失明》後才懷孕,「這部戲『動作』比較多,懷孕不方便。」平常對女兒的「演技」展現,是跟女兒演巧虎、小貓咪或公主。「我會盡量鼓勵女兒扮演 Elsa比較女性主義的角色,不要那種等著男人來拯救,像是白雪公主跟灰姑娘都不太健康。」
林依晨當媽之後,認為小孩給她的功課就是「放掉控制」,她很注重小孩的健康,不僅回家要先洗手,最好身上的衣服也要換掉,但小孩「太有機、太不可預測,給我很大的刺激,也許會慢慢影響我的表演。」
電影中,林依晨面臨母親長照問題,現實中她也帶著媽媽去到她喜歡的海邊咖啡廳,母女好好聊了身後事的作法,包括要不要急救、如果得癌症的安寧照護怎麼做?她自己的遺書也會定時更新。「最近有更新一篇比較 general(物質分配)的,但真正想寫給經紀人、父母親的私人信件還沒寫完。」
劉敬:從便利商店到大銀幕之旅
《失明》是劉敬電影處女作,卻要面對不小的表演挑戰,片中他愛上了媽媽的同性初戀情人,除了與吳可熙有大尺度情慾戲,也有撞見林依晨跟吳可熙親密場面的心理衝擊。但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場戲,竟是被林依晨與李銘忠打巴掌的部分,「基本上被打巴掌不太可能一次就過,所以就被打了蠻多次巴掌。我希望真打,所以媽媽(林依晨)好像6、7個。爸爸(李銘忠)比較少,可能4、5個。」
其實現實生活中,劉敬的確也是跟媽媽無話不說,爸爸當初不同意他想走演藝圈,父子關係變得尷尬。劉敬原本考上電子科,但因為不喜歡理工科系而休學,父親給出嚴厲但清楚的規則:「你有在讀書的話,他們就會提供你金援;你不讀書就沒有。」於是劉敬開始在便利商店超商打工,從洗熱狗機、煮茶葉蛋的技能都會,「最難的是要背菸的牌子跟代號。」
劉敬笑說自己長期記憶不好,都靠短期記憶背劇本,因此都是拍戲前化妝才開始背劇本,「訣竅是不要去背字,要了解這場戲要幹嘛。」讓一旁的林依晨瞪大眼睛直喊「年輕人、年輕人。」
林依晨笑說:「那時候我最怕就是背到江直樹(《惡作劇之吻》)那種數學方程式,我就是背不起來,這種沒有前後連貫的台詞好可怕。」《失明》現正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