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壩頂溢堤,洪流湧入花蓮光復鄉,大水漫漫淹了近一層樓高,路邊的汽車漂浮在水面上的景象,無不讓人怵目驚心。不過,馬太鞍溪堰塞湖因今年薇帕颱風導致形成,網友疑惑為何不及早處理?可能是將湖水抽乾,或是破壞堰塞湖一勞永逸。
不過,這樣的做法在現實上有困難,有網友先整理馬太鞍堰塞湖的背景,首先指出該堰塞湖面積達140公頃,相當於大安森林公園的5、6倍大,且壩高200公尺,約60層樓高,滿水量是9100萬噸;其次是,這次溢流的水量只有堰塞湖的6分之1;第三是,堰塞湖位處深山,沒有任何道路,目前也沒方法將大型機具運送上去;第四是,若處置不當反而會潰堤,或是直接引起大崩塌,甚至可能形成另一個堰塞湖;最後是,壩體鬆軟對施工人員有危險性,呼籲民眾理性看待這些現況,不要以為是浴缸,簡單排水或鑽洞就可以完善處理。
也有內行的網友就從現實層面回應。對於抽乾湖水的方案,有網友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的水量有9100萬噸,假設目標要花2個月的時間排掉3分之1的水量,即60天排3000萬噸,平均一天要50萬噸,以標準游泳池大小的水量是2500噸,相當於200個泳池水量,這麼大的水體要排去哪?而且這計算還未考量該如何施工。
針對網路上提出炸掉堰塞湖的方式,另一網友先表示,光是壩頂溢流,就釀成目前的慘況,指出炸掉只會讓狀況更嚴重,全部的湖水將毫無阻攔往下游沖去,相當於一座水庫的水量往下灌,若真這樣執行「保證淹水到二樓以上」。
林智群律師針對這起壩頂溢流事件表示,堰塞湖是在7月薇帕颱風時形成,積有9000萬噸的水量如同南化水庫一樣,目前「溢流」就如此嚴重,「潰堤」只會更慘,所以炸開是不可行的。他也指出,這類大型堰塞湖只能監測,並在危險時警示民眾疏散或撤離,並補充,馬太鞍溪堰塞湖的位置連一般道路都沒有,大型機具根本進不去,再加上地質不穩,恐危及相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