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地方雙頭馬車!他批:物資多到必須丟掉「卻領無飯」...鏟子超人不應該是答案
劉哲瑋指出中央政府在光復車站門口成立協調所,花蓮縣政府在車站裡成立志工平台,成雙頭馬車。圖/Lâu Thiat Uí (Liou Je-wei)

|即時

中央地方雙頭馬車!他批:物資多到必須丟掉「卻領無飯」...鏟子超人不應該是答案

mirror-daily-logo

2025/09/28 12:17:00

編輯:

吳宜錡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發生溢流,導致嚴重災情,民眾紛紛前往災區成為鏟子超人協助救災,不過自台北赴偏鄉任教、本次同為受災戶的教師劉哲瑋指出,中央政府在光復車站成立協調所,花蓮縣政府也在車站成立志工平台,結果「雙頭馬車」,質疑花蓮縣政府「為何不跟中央合作?」一名網友也點出「鏟子超人,不應該是答案」,解決之道在於「政府必須負責」。
自台北赴偏鄉任教、本次同為受災戶的教師劉哲瑋今(27)日在社群發文,首先「我說的縣府,不是基層公務員,而是縣長徐榛蔚」,質疑花蓮縣政府在27日才「首度」召開災情記者會「到底在幹嘛?為何不跟中央合作?」指出中央在光復車站門口成立協調所,甚至派專人直接協調志工進入最嚴重的阿陶莫部落,花蓮縣政府也在車站裡成立「志工平台」,導致雙頭馬車。
其次,劉哲瑋分享明明自己租屋處也都是淤泥、成為受災戶,指控明明物資多到必須丟掉,昨(27)日被塞了便當、便當多到發不完,還有熟食只能丟棄,結果今日上午要領早餐時卻被拒絕,認為這不是第一線公務員的問題,而是「上頭到底誰下令,災民必須掛識別證才能領物資?」直言「災民如魚肉,王后如刀俎」,痛批徐榛蔚就像讓災民看到我來了,讓災民誤解「這樣就是關心」。
劉哲瑋指出中央政府在光復車站門口成立協調所,花蓮縣政府在車站裡成立志工平台,成雙頭馬車。圖/Lâu Thiat Uí  (Liou Je-wei)
劉哲瑋指出中央政府在光復車站門口成立協調所,花蓮縣政府在車站裡成立志工平台,成雙頭馬車。圖/Lâu Thiat Uí (Liou Je-wei)
一名網友也分享昨日災區情況,因無人或單位分配管理,因此物資站基本上是有人需要就去搬、有人運物資來就放下,不過昨日下午民眾前來找自己所需物品時,卻有穿綠背心的單位人員拿著資料夾「隨機的請他們寫上姓名地址」,不久後另一個人員則開始大聲呼籲「這些物資都需要造冊,不允許民眾自行拿取」,疑似要「管理」大家自主捐贈的物資,質疑「民間物資不就是要即時的送到災民手中讓他們能夠救急的嗎?」一開始就沒做到點收,現在卻突然又要造冊,且物資囤在一個那麼遠的空曠處已經很不便了「志工自主取放還不行」。
民眾分享物資突然需要造冊、志工領取也不行。圖/翻攝自Threads@coral1014
民眾分享物資突然需要造冊、志工領取也不行。圖/翻攝自Threads@coral1014
一名網友就點出「 鏟子超人,不應該是答案 」,首先「制度混亂,權責不明」暴露救災體系致命缺陷,當中央推地方、地方推給民間,最後就會變成「誰熱心誰負責」的荒謬局面;第2「資源浪費嚴重」,志工在無評估物資下大量捐出,,中央每日2000元補貼成為「撒錢式救災」,災民根本無法抵達住宿地點。
第3,當民間救災能力強,政府心態「反正民間會處理」,缺少建設自身能力,導致惡性循環;第4「專業缺席」,因泥土清理與物資分配需專業管理,光復鄉的混亂證明了「志工熱情無法替代專業判斷」,第5「媒體聚焦暖心志工」,忽略了政府機制失能,質疑「問題是依賴英雄救災還是建立制度化機制?」前者感人但不持久,後者則是國家基本能力。然而最終解決之道在於「政府必須負責」,應每日統一更新進度告知全國、防止資源錯置與及持續強化政府能力,直言「救災非表演,是標準科學程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