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出代表作 淡然笑談不一定是你的
入圍揭曉當天,吳翰林仍在拍戲。工作人員在換鏡位時低聲祝賀,他表情靦腆地笑說:「其實我沒有很想馬上知道,只想先專心拍完,收工後再說,不然會分心。」2013年他以《我們這一班》出道,之後參與《十日單身》《拉格朗日什麼辦法》等影視作品,2021年入選台北電影節「非常新人」,逐漸被更多觀眾認識。
談起熬了多年終於入圍,他卻異常平靜。吳翰林坦言,這些年歷經太多「談好卻又落空」的經驗,讓他學會不預設期待,才不會被情緒左右。「很多事不一定,說是你的也不一定是你的,有時以為握在手裡,還是會飛走。」當年他剛入伍拿到《聽海湧》角色,但開心沒多久就感受到其中的壓力,還因疫情、資金等問題停擺許久,過程中一度聽聞劇組尋找其他演員,做好被換角的打算。
相較於他的淡定,好友黃冠智則屬「狂喜型」,即便「網內互打」也很嗨。兩人從前期就一起赴日受訓、生活,培養出兄弟般情感。入圍公布那天剛好是黃冠智生日,吳翰林收工後立刻幫他慶生。他笑說雖然也想得獎,「因為獎金可以拿來支付出國讀書的機票」,但更希望劇組獲獎,「這部作品真的很特別、很珍貴,每個人都非常用心。」
情緒強烈 心臟懸在半空
《聽海湧》從籌備到殺青歷時兩年,戲中吳翰林經歷失去兄弟、壕溝開槍等沉重戲份,每一場情緒都極度耗能。監所戲更是連拍多場不同情緒段落,他必須依故事情節進入悲傷、哭泣、憤怒的情境,「尤其法庭戲每拍完一場,心臟像懸在半空,身體會抽動,難過到氣息卡在那,要花一段時間才能舒緩。」
兩個月的拍攝結束,他並未陷入所謂「出不了戲」的狀態,只給自己短暫休息,很快調試心情,「結束就是結束了,不捨的是大家之間的情感。我們像同袍一樣,很努力把握每一刻,但終究得說再見。」
拍完《聽海湧》後他又回到接剪接、攝影、活動紀錄等工作維生的日子,也開始反思:「一年只拍兩個月戲,算是演員嗎?」那段時間他重新檢視與表演的關係,「這部戲結束後,感覺生命中某個重要階段告一段落。那接下來呢?我還在摸索未來的樣子。」
於是,他趁空檔從台中徒步到嘉義,接續先前從台北走到台中的路程。「走路時沒辦法想太多,因為太累了。」他背著沉重行李,在雨中前行、煩躁又孤獨,「過程就是獨處,沒有目標,平常已經很多目標要完成,走路就不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