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芳/淡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物價的變動對生活成本的影響是一般民眾最有感的一個經濟指標,因此,即使美國總統川普對世界各國加徵對等關稅,其仍會持續強調對等關稅對美國民眾的影響相當有限,並不斷要求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應該降息,然而,由於政府政策對物價的影響不一定會帶來立即的影響,同時,關稅的轉嫁會帶動物價上漲不僅是學理也是人類的經濟行為,因此,美國聯準會仍決定有耐心的觀察物價的變動在做決策。
CPI年增率雖降 但政府仍可多關注中、低所得家庭的物價變化
就台灣的物價而言,近來我國物價的漲幅已逐漸趨緩。行政院主計總處在本月8日公布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下跌 0.23%,較去年同期上漲 1.25%,1月至9 月的平均值,較去年同期上漲1.77%。就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而言,9 月PPI,較上月漲 0.24%,較去年同期下跌 3.73%,1月至9月的平均值則較去年同期跌 1.53%。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不是愈低就愈好
相較於中國9月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4%,1月至9月的CPI年增率為0.3%,台灣與美國的CPI年增率均較中國CPI年增率高得多。由於物價的變動同時受到供給面與需求面的影響,因此,若一個國家的CPI年增率較其他國家低得的多,則該國需求不足的問題就會成為關注的焦點。換句話說,CPI年增率不是愈低愈好,低物價的原因更值得關心。當一個國家的就業環境不好或求職機會大幅減少,則民眾的可支配所得也會愈來愈低,市場需求自然會降低。若市場的需求顯著且持續的降低,則物價就可能因需求減少而下滑,這是政府所不樂見的現象。
就中國而言,當中國政府因對稀土等關鍵礦物採取更嚴格的出口管制而被川普對加徵100%的關稅時,可以合理預期,中國的工作機會可能因關稅提高而降低,外資對中國的投資也沒有增加的可能,此時,中國的CPI年增率就會進一步降低。
日常所需的商品物價上漲率仍不低
就台灣而言,我國9月的CPI年增率雖然為1.25%,但是,豬肉、雞蛋、許多外食與住宅管理費的漲幅居高出1.25%許多,住宅管理費、診所掛號費與國中課業補習費也均超過3%,換言之,就一般的受雇勞工而言,物價的漲幅仍不低,這是大家在關注物價上漲的問題時,應特別注意的。此外,近年由於房價持續高漲,即使政府推出新青安貸款讓民眾的貸款期限最多可以至40年,但是,房價高漲仍會提高購屋族每個月償付貸款金額,因此,在購屋民眾可支配所得下降的情況下,物價的變動對消費支出的影響比重可能較過去更高。
最後,9月低所得家庭的CPI年增率較去年其上漲 1.51%,1月到9月平均值較去年同期漲 1.97%,接近2%。中所得家庭CPI年增率較去年同期上漲 1.29%,1月至9月平均值則較去年同期漲1.82%。由低所得與中所得家庭CPI年增率的變動可以知道,這兩類家庭面對的物價上漲幅度仍是較高的,因此,政府在進行政策制定時,仍應多參考不同消費族群的物價指數變化,才可以縮小政府與民眾認知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