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藍白合,羅智強直言「制度大家都會講,差別在執行的人。」他指出,自己在國會與白營互動頻繁,與民眾黨前現任主席柯文哲、黃國昌都累積一定信任,「6個參選人裡面,我是最有藍白合條件的人」。
羅智強表示,柯文哲落難時,他沒有口出惡言,而是為其遭受迫害,極力發聲,長久下來沒有見風轉舵,雙方有一定信任基礎;平時與黃國昌的互動也屬常態,從國會改革到推動《吹哨者保護法》,以及接下來要推公投綁大選等,兩人早有合作默契。
「執行藍白合要先建立機制,可無法取得公信,機制也會破裂。」羅智強強調,他跟黃國昌、柯文哲已經磨合多年,在推動藍白合上,成本是最低的;其他黨主席候選人還得耗時拜會合作,可他早有經驗,合作更是天天進行。尤其他立場始終一致,互信當然更加穩固,這是他跟其他候選人最大的不同處,也是最佳優勢。
面對藍白未來在各級選舉的提名機制,羅智強提出幾項原則。首先縣市長方面,仍以藍營現任優先提名,而據他所知,民眾黨並未打算在爭取連任的藍營縣市推派人選,雙方仍具默契;而若非現任,黨內先以民調選出共識人選,再與民眾黨協商出統一機制,公平執行,強者勝出。
「不要說是誰讓誰,這對兩個政黨都不公平,因為都是靠實力爭取主體性。」羅智強說,只要遵循機制,大家都會心服口服。至於議員選舉,則是因地制宜,高度尊重地方首長意見,並維持青年加權、甚至是戰功加權。
在立委方面,羅智強表示,現任立委經營選區有其優勢,因此仍以現任優先;國民黨沒有席次的選區,就有很多和民眾黨的合作空間。最後是總統選舉,則和縣市長選舉相同,採「先內部共識、再跨黨協調」兩階段。
羅智強強調,國民黨過去跟民眾黨有共同失敗的經驗,雙方對於「不要因小失大」有很強默契存在;雖說藍白有主體性,各自想讓席次極大化,是無可厚非,但也都理解,若藍白無法整合,面對2028年總統大選就會很危險,這也是為何黨主席人選非常重要,因為黨魁要真正有辦法承擔藍白合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