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偉:鴻海借1元能做12元生意 全球每兩台手機、AI伺服器就有一台是鴻海製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2025台灣週」專題演講。

劉揚偉:鴻海借1元能做12元生意 全球每兩台手機、AI伺服器就有一台是鴻海製造

mirror-daily-logo

2025/10/15 13:09:00

記者:

吳筱雯

攝影:

吳筱雯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從1991年在台灣股票上市至今,市值成長850倍,在台灣資本市場的支持下,鴻海今年營收上看7兆元,向銀行每借一塊錢,「就能做12塊錢的生意」,而且現在全球每兩台手機、AI伺服器,就有一台是鴻海所生產,雖然生意直線上升,但是在自動化有成下,鴻海人力沒有隨之上升,反而每年可以縮減15%。
劉揚偉今日出席由金管會、證交所舉辦的「2025台灣週」,並應邀發表「產業龍頭資本策略 加速成長全球佈局」專題演講。
他在演說中表示,鴻海的業務可以分為四大塊,分別是系統設計、系統組裝、模組生產、零組件,四大領域的經營重點各不相同,系統設計強調整合能力,系統組裝的成敗則是管人、管供應鏈與管錢的總和成果,模組生產則需要強大的自動化製造能力,至於零組件設計與生產攸關於技術,他笑說,外界只看到鴻海很會管理供應鏈,都忘了鴻海其實很會管理人與管理、調度資金。
劉揚偉進一步表示,台灣資本市場的支持與鴻海資金運用的能力,讓鴻海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系統組裝業者,鴻海的長期資金主要來自於本業的利潤、折舊攤銷等,一年有2600億元,主要運用在資本支出、對股東發放現金股利,以及對未來鴻海集團發展做長期投資,支應集團營運所需則來自於短期資金、主要是向銀行借款,鴻海集團的銀行借款約5000多億元,看起來好像借很多錢,但今年營收就可以到7兆元,相當於每借1元可以做到12元的生意,「還算不錯」,全球每兩台手機、AI伺服器,就有一台是鴻海所生產。
而在台灣資本市場的支持下,劉揚偉指出,鴻海早在1985年就去了美國發展,去中國設廠還比美國晚、1988年才去,2006年鴻海前進印度、2007年赴越南設廠,4年前鴻海全球廠區、辦公室137個,今年已經擴大到233個,也讓鴻海的資本支出比4年前大增40%,以去年為例,全年資本支出已經達到1360億元。
也因為組裝業務蓬勃發展、全球皆有據點,鴻海員工總數是全球前五大,但劉揚偉表示,鴻海巔峰時期員工總數高達百萬,現在已經下滑至93萬人,都是拜提高自動化之賜,讓鴻海平均每年可以自然縮減15%人力。
從1991年掛牌以來,鴻海營收成長3000倍、獲利成長750倍、累積發出的現金股利高達8500億元,而鴻海也因為有資本市場的支持,掛牌時市值僅36億元,到目前成長至3兆元,成長了850倍。

延伸閱讀